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大明元辅 > 第187章 凑钱

第187章 凑钱(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在这个问题上,高务实打算抄自己的作业:按照京华的风格,先把各种零零散散的产业按照门类和地区合并一下,培养由户部直接控制的地方龙头企业。

现在“大户部”还没完成,兵部通过五军都督府控制的相关产业肯定拿不到手,也没法帮他们改制。

不过反过来想似乎也是好事,毕竟这种事也需要试点,先拿户部自己控制的产业“练手”,等搞出好的效果来再进行推广,无论从效益的角度,还是面临的阻力方面来说都有好处。

让一群读圣贤书出身的行政官员去管企业,这是正常人该有的思路吗?

他高务实都不管京华的具体经营呢!京华的具体经营者从一开始就是高家自己培养出来的职业经纪人各大掌柜,提拔升迁也是看他们的经营业绩。高务实顶多在自己家里找几个具备专业才干的人去负责某方面的掌总,如高国彦之负责财务审核这种。

然而大明就是这么不分青红皂白,好像读了些圣贤书就真的什么都会了一样,其实一到负责具体事项就各种拉闸,尤其是官营作坊、场矿等。而除了读圣贤书的文臣,大明的宦官们也总是参与这些官营“企业”……那就更拉闸了。

所以官营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出在用人制度上,没有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如果户部将来能够改变这种局面,即便不新开辟其他官营项目,至少也能把现在大明许多官营作坊、厂矿扭亏为盈。

想到这里,高务实不仅暗道一声:好家伙,想不到我居然要给大明搞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了。

一般大中小企业实际上是无法进入这些领域的,因而形成少数大公司与众多中小企业并存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

红朝特色的企业组织结构,本来就不应该都是一般的大中小企业,而是既有特大型国有企业、又有众多大、中、小微企业绝大多数是集体或合作或私有的企业并存的现代企业组织框架。

那种不反对中外私有企业、而只反对红朝国有企业生产经营集中度较高的说法,是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竞争所要求的企业组织格局的;那种所谓红朝国有企业干扰全球资源配置和国际贸易的舆论指责,也是不客观的。

事实上,红朝当时的很多特大型国企在拥有国家资本注入、掌握某些“垄断特权”的同时,它们也承担了私有企业绝不可能愿意承担的社会责任。

红朝农村哪怕是居民很少的地区,国家电网也肯定不会拒绝给你拉线供电。同样的情况你换做在美国试试看?我一个私企,给你拉线供电要100年才能回本,你猜我肯不肯给你拉通这条线?

不过既然想到了这一块,高务实又不得不想到另一个相关问题,既红朝的国有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发现国有企业应该“抓大放小”,而现在大明在这方面是不是也应该参考一下?

抓大放小,前提在于当时国有企业多如牛毛,而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因为是铁饭碗,工作效率低下,产品竞争力很差,企业长期亏损且扭亏无望。

现在的大明官营似乎也有这个问题,而且性质和局面上更加复杂、糟糕。比如户部有户部控制的一些矿山煤田,兵部有通过五府而控制的卫所工场、矿业,甚至还有五花八门的小作坊等等。

这肯定都是“小”而绝非“大”,放在后世红朝的话,恐怕全是需要放手的垃圾资产。

不过高务实觉得,在现在的大明却不能也按照这样的标准来划分。不仅不能“放”,甚至还要先捏合一番。

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用电所需?你逗我玩呢,我是慈善机构吗?我是私企,我要的是赚钱!

当然,这也是此前说有限责任政府和无限责任政务之间的区别。

但既然如此,大明这个无限责任政府为何就不能效仿呢?

哦,是了,大明原本也有官营,但是失败的居多,成功的极少,甚至连盐铁专卖这种明摆着捡钱的制度,在大明朝的收入都不及过往的唐宋时期。

不过,高务实觉得这个问题的出现并非人的问题,而是政策太蠢:大明的统治者从朱元璋开始,根本就没一个懂经济的,他们连职业经纪人制度都想不到,更别提职业经纪人激励办法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