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大明元辅 > 第269章 战争序曲(九)明军三议

第269章 战争序曲(九)明军三议(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为什么这么说?陕西三边的将领在辽东这边轮职的情况不算特别多,只是由于西北之战后高务实几乎拥有了整个九边体系中主要将门的支配力,以至于可以从整个九边的高度来进行力量调配,于是将一大波三边系将领调来辽东。

除了萧如薰本人之外,高务实还主导选调了时任蓟州燕河营参将任自强、大同镇中军坐营(同游击衔)高策、大同入卫游击沈栋、宣府东路游击解生(蒙古族)、大同宁虏堡守备摆赛(蒙古族)、宁夏玉泉营守备杜松、延绥双山堡守备尤世功、大同守口堡守备杨登山至辽东任职,各将官皆准家丁随任。

这批人其实在高务实心里而言,是为了入朝作战而准备的,但因为这事没法提前讲,因此三边系将领本身都不清楚。不清楚目的当然就只好揣度,因此他们认为,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高务实要牢牢掌控辽东局势,从蓟镇、辽阳两个方面锁死辽西的李成梁系,确保实学派对九边全局的控制力度不减退。

既然是为了强化控制力,那么显然就必须加强力量,所以当时高务实通过兵部给于了他们这些三边系将领很高的随任家丁额定——就是允许募集多少由朝廷发饷的家丁。

给了多少员额?时任宁夏副总兵萧如薰给随任家丁五千额定,蓟州燕河营参将任自强给随任家丁两千额定,大同镇中军坐营高策、大同入卫游击沈栋、宣府东路游击解生三人各给一千五百额定,大同宁虏堡守备摆赛、宁夏玉泉营守备杜松、延绥双山堡守备尤世功、大同守口堡守备杨登山各给一千额定。

而且,即便本来能够坚持得住的,其统帅也未必敢进行这样的豪赌,往往会选择主动退兵,首先争取做到己方不会有溃败的危险。

因此这样一来,决定成败的反而就成了明满联军的出兵速度,进军速度越快,则留给图们汗打伏击、打偷袭的时间越短,留给科尔沁来内外夹击的时间则越充裕。

叶赫东城贝勒纳林布禄、西城贝勒布寨与哈达贝勒孟格布禄也同意这个观点,建州右卫援军的领兵将领乌尔坤则表示一切以军议决定马首是瞻,他本人不持态度,只管听命行事。

但也有人反对这样的进军办法,比如原延绥双山堡守备、现任清河堡守备尤世功就有不同观点。

他认为此番出塞既然是为了救援科尔沁,那么科尔沁本身就应该更积极主动一些,不能他们轻轻松松等在自家领地里,反而明满联军在这边冒着被狙击的风险紧赶慢赶,而最后“包围”图们所部这样的大功却丢给了科尔沁。

所以按照额定员数计算,那次兵部调动他们来辽东,足足给了15500随任家丁员额。即便后来曹簠带走五千家丁去蓟镇上任,辽东实学系将领所掌握的兵力也能达到四万,超过或至少持平李家军的嫡系兵力。

三边系将领的猜测到这里都不能算错,因为高务实确实有这样的考虑,只不过接下去就开始渐渐不对了。最大的误区就是,三边系将领认为在高司徒的布局之下,他们首要的目的是不能损失力量或者尽量少损失力量,以免辽西辽东力量对比失衡。

以他之见,明满联军和科尔沁主力应该把任务调换过来,明满联军出塞即停,先确保自身安危,科尔沁部则主动前来找明满联军汇合。

按照他的设想,如此一来,明满联军首先就确保了自身立于不败之地,而防御战——哪怕是野战防御战,优势始终在明满联军手里,图们汗就算得知了消息,也未必会来踢这块铁板,那么形势自然也就倒转了过来。

即图们找不到偷袭明满联军的机会,只好去找科尔沁的晦气,科尔沁肯定会来找明满联军汇合,因此战斗爆发的地点离明满联军的驻地不会太远,一旦战斗打响,只要明满联军这边的哨探靠得住,就能很快获悉并赶去夹击——总之就是明满联军和科尔沁的位置对调,所面临的危险程度也对调。

如此一来,功劳能拿得最足,损失却可以降到最低,堪称两全其美。

这个观点得到了很大一批延绥三边系将领的支持,萧如薰本身也对此颇为动心,因为他知道尤世功这个观点其实是最为陕西三边将领考虑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