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大明元辅 > 第279章 平倭(卌七)勋贵们说:跟了!

第279章 平倭(卌七)勋贵们说:跟了!(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一个个来说:第一军团一万八千人,军团长是小西行长,虽然是商人出身,但作战凶狠,且经常和朝鲜打交道。

作为九州肥后大名,他还统帅包括宗义智、松浦镇信和有马晴信,这些大名们也基本都是在北九州混战中存活下来的实力大名。因此,小西行长本部是丰臣嫡系精锐,所领各部大名也都颇为精锐。

第二军团两万两千人,军团长加藤清正,号称鬼加藤,是丰臣秀吉养子之一,也是贱岳七本枪中的佼佼者。此人为人残暴,作战凶狠,作为肥后大名,带领从龙造寺家出来的家臣锅岛直茂组成的第二军团,与小西的第一军团组成入朝日军的先锋部队,一直打到了大明势力范围内的图们江区域,甚至和女真部族交战,双方互有胜负。

也就是说,加藤清正第二军团和小西行长第一军团一样,核心是丰臣嫡系,外围是常年征战的九州百战之兵。

第三军团一万两千人,军团长是黑田长政,虽然此人在原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坑爹,但黑田第三军团中不乏善战的名将。

认为他会这么做的人则有不同看法:首先从太祖定义“不征之国”的适用范围来看,主动挑衅并实际出兵侵犯朝鲜的日本,在最终和明军发生大规模交战之后就不再适用“不征之国”的概念了。

为什么这样说,那就要搬出太祖皇帝的金口玉言了:“海外蛮夷之国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自兴兵。

古人有言:地广非久安之计,民劳乃易乱之源。如隋炀帝妄兴师旅,征讨琉球,杀害夷人,焚其宫室,俘虏男女数千人,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虚名,自弊中土,载诸史册,为后世讥。

朕以诸蛮夷小国,阻山越海,僻在一隅,彼不为中国患者,朕决不伐之,惟西北胡戎(指漠北蒙古)世为中国患,不可不谨备之耳。卿等当记所言,知朕此意。”

瞧瞧,太祖的确列了不征之国,但他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不为中国患”,那万一要是偏偏就“患”了呢?太祖这番话的头一句就说清楚了:“海外蛮夷之国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

比如大友义统和毛利吉成,前者是大友家家督,手下皆是北九州精兵,当初在九州除了打不过岛津,压一压其余各家问题不大;后者是丰臣秀吉嫡系,其子毛利胜永更是后来大阪七将星之一。总的来说,第三军团虽然主将本人不太行,但军队战斗力并不弱。

第四军团一万四千五百人,军团长岛津义弘。作为从战国中期一直打到末期的大名,岛津义弘应该是几个军团长中战斗经验最丰富的,之前也有过介绍,这里就不多说了。

不过因为岛津家的双元体制,其手下速来以善战和无畏而闻名的萨摩精兵其实带去朝鲜的很少,但也由此导致他麾下这些军队大半不是丰臣嫡系就是丰臣仆从军,显然也不能算弱。

第五军团两万五千人,军团长福岛正则,福岛是贱岳七本枪之首,甚至还位在加藤清正之前,同为丰臣秀吉养子之一。

因为福岛正则的领军能力很强,因此丰臣秀吉将嫡系军团中人数最多的第五军团充当预备队,并将蜂须贺家政和长宗我部元亲两部精兵都加强给了第五军团。换句话说,第五军团本来是准备当救火队用的,强不强也就不必多说了。

都已经明确“不可不讨”了,怎么还能说是太祖圣训阻碍了出兵?万无此理啊。

既然名义问题解决了,那就可以接下来分析分析实际情况。诚然,日本陆军的兵力的确称得上庞大,在这一点上,海贸同盟是有了解的:朝战之前的日本有约五十万常备军,接近大明一半之多,着实可谓兵力充足。

但是如果只看到这处却远远不够,因为朝战本身改变了日本的军事力量。

为了征朝,丰臣秀吉在第一波进攻中就将自己手里的嫡系精锐尽出,包括近畿、中国、四国和九州地区的盟友及部下总共分为九大军团,光是这些参与了一线作战的总兵力就约为十五万人。

这十五万大军成色如何?勋贵们打仗虽然不行,但长期掌管军籍,搞统计反倒擅长,很快就整理出个子丑寅卯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