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大明元辅 > 第281章 朝归倭附(圆二)备受关注

第281章 朝归倭附(圆二)备受关注(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再有就是迄今为止都有很多人看不懂的明联储。对于很多人而言,他们连“这衙门究竟在做什么”都搞不明白,很多人就仅仅将其看做一个联合起来的大钱庄,问题是明联储本身不直接放贷给个人,它只借钱给朝廷和登记在案的大钱庄,而且利息低到令人发指。

它借给朝廷的银子收的年息仅仅百一;借给大钱庄的稍微高点,且有浮动,但一般也仅仅在百二到百三之间。

虽说它借银子需要借款方有抵押物,但实际上至今没有要过任何一单因为还不起债的债主抵押品,而通常是在债务违约之前主动了解情况,或者事后主动延长还款期限——不过如果真到了这一步,倒是要进行“经营指导”。

另一个问题在于,这明联储到底有多少钱谁都不知道,反正曾经有一批人联合起来想搞挤兑,当时搞出来一个巨大的数目:一千一百三十九万两。

别说一个“联合钱庄”了,就算户部都未必能随时拿出这么大一笔钱,然而明联储眉头都没眨一下,在按照明联储自身规定的一个半月时间里完完全全拿出了这一千多万两银子,全是“银砖”样式,在明联储南京分部当场、当众交割。

如今高务实就要回来了,而他在这三件事上的态度是很明确的,那么问题就来到了朝中各位的身上:要不要反对?反对得了吗?不反对会如何?

要不要反对?嗯,最好不要,原因上面已经分析过了。

反对得了吗?估计不太行,因为高务实的圣眷明摆着,而且他这么多年来的一大特点就是绝对不做亏本买卖。

推而广之就是:高务实认为朝鲜内附是好事,那无论自己有没有发现好在哪儿,事后高务实肯定能让朝廷从此事中获益匪浅,以证明这的确是好事。

继续征伐倭寇到底是否违背祖制,又是否是必须要做的?如果高务实说不违背,那就“不违背”吧,反正他改过的制度现在也不知道有多少了。

一千多万两的银砖啊,堆在那儿根本就是一座银山!

为此,南京三巨头领着两千多荷枪实弹、临时从隔壁镇江调来的镇江卫大军现场保护,而明联储的大后台京华银行,也从临近的太平府调集了京华马鞍山钢铁厂护厂队的六百武装家丁作为内层护卫,确保银子不会被陷入疯狂的民众哄抢。

此次事件震惊天下,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怀疑明联储的实力,尤其是明联储背后的京华集团到底拥有多少现银——嗯,这是因为那些银砖全都阴刻着编号,如“京华日银百两00032”、“京华吕银百两00065”之类。

据后来一些消息人士透露的消息说,“日银”就是出自日本各处银山的银子,“吕银”则是从吕宋获得的银子,不过这些银子好像也不是吕宋所出,而是“红夷”从“极东之地”跨海运来与京华贸易的。

想想就知道,自从他引用“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之后,“从祖意而未必遵祖制”的事情那可真是多了去了。更要命的是,这些“维新”最后都证明了确有必要,每一样都获益巨大。

随便捋一捋:驿站改革,朝廷驿站效率大为提高不说,每年还要节省一百三十万两银子的巨额开销,甚至这几年居然还tm盈利了。整个驿站体系光是去年一年就反过来上缴户部二十七万两银子,朝中一些老臣听说之后,几乎是集体直呼见鬼。

滇缅之战,当初怎么看都要大亏一笔银子的破仗,是高务实坚持要打,并且实际上搞成了朝廷借钱打仗。结果这么些年过去,回头一看不仅借的本息全部付清,朝廷还赚了一百多万两,并且这钱至今还没赚完……朝廷手里还有些缅甸的金、银、玉矿捏着。

迄今还看不出明显盈利的,大概就数赶走察哈尔部了。不过这主要是因为战后投入有些大,例如重建大宁城之类的,花费都堪称浩大。如果不是因为这些,光从现在新设的各大牧场、马场为关内供马及售卖牛羊的收入来看,或许就在这几年便能“扭亏为盈”。

嗯,这还没考虑到关内马匹增多之后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相当于物流更便捷了),否则收益肯定更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