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五代十国往事 > 五代十国往事 第791章 立国之战

五代十国往事 第791章 立国之战(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柴荣对军队的一系列改革对后世影响深远,为大宋江山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符彦卿等有功将士各有封赏。

柴荣缺少自己的嫡系,而通过“高平之战”,柴荣整顿了队伍,赏罚分明,迅速建立起一支由“从征功臣”为核心的嫡系力量,使得后周内部紧密团结在以柴荣同志为核心的权力体系中。

2,提高了柴荣的自信

“高平之战”是柴荣力排众议,最终取胜,所以自此之后,政事无大小,柴荣皆亲决。柴荣对自己的判断更加充满自信,成为接下来的统一战争中的一个优点。不过这无疑也加重了柴荣的工作量,就像“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诸葛亮一样,繁重的工作必然会缩减寿命。这也是柴荣年仅39岁就过早离开我们的原因之一。

契丹在北汉境内为所欲为,北汉不仅逆来顺受,事后还要主动帮契丹爸爸擦屁股,这是常规操作。古今中外,历来如此,可以参考民国时期灯塔国在上海的种种暴行,或者灯塔国在南高丽驻军的暴行,或者灯塔国在倭国……

除了大量的钱粮物资、人口等资源,契丹最大的收获是政治上的收获,即上文所讲,北汉政权不得不更加依附于契丹。北汉也因此成了契丹染指中原的桥头堡和搅屎棍。

三,后周

后周在“高平之战”中的表现十分抢眼,虽然最终匆忙撤军,但及时而果断的撤退同样堪比一场胜利。

“高平之战”对后周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虽然物质上损失惨重,但总体来说,对后周的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996”真的容易过劳死。

3,极大地提高了后周的国际威望,后周从此威震四海,为接下来的统一战争奠定了基础。“高平之战”成为柴荣的立国之战。在后文,我们将目睹各方敌人望风披靡的精彩大戏。

4,开启了统一的步伐

自唐末以来,铲除藩镇割据、统一华夏、恢复中华,始终是仁人志士的伟大理想,为之抛头颅洒热血,为之前赴后继,柴荣亦不例外。

据史籍记载,柴荣“及高平既捷,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1,增强了内部凝聚力。

在战争爆发之初,或者说柴荣登基之初,后周国内虽然没有足以威胁柴荣统治的军政势力,但有不少人是骑墙派,特别是当北汉大举入侵潞州的时候,朝中文武群臣持观望态度的不在少数。

在交战时,樊爱能、何徽等望风而逃,还妖言惑众,另外,柴荣还曾推演出刘崇如果失败,必然会从江猪岭逃遁,于是命泽州刺史李彦崇率兵把守,江猪岭就是刘崇的华容道。李彦崇轻信了樊爱能、何徽的谣言,认为后周大势已去,于是率兵返回。结果后来刘崇果真从江猪岭有惊无险地逃走。

柴荣将李彦崇贬官,而将樊爱能、何徽等数十位将领斩首。

樊爱能等人的临阵脱逃极大刺激了柴荣,使他着手于军制改革,并取得了成效,特别是对禁军的改革,后文将会详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