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五代十国往事 > 五代十国往事 第806章 正阳战役(下)

五代十国往事 第806章 正阳战役(下)(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当天晚上,赵匡胤就率领部队翻山越岭,趁夜抄小路,奇迹般地绕到了南唐军队的背后。

南唐将士还沉浸在胜利后的喜悦之中,全员懈怠,解甲欢庆,毫无准备,忽闻周兵已经入关,瞬间陷入慌乱之中。

滁州是南唐援兵的集结地,也是首都昇州的外围防线。

如果后周能把战线推进到滁州,那么南唐势必丢车保帅,无暇顾及寿州。

于是,柴荣把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亲信将领——赵匡胤,“想想办法,干他一炮!”

赵匡胤率领数千兵马驰赴清流关。

清流关位于滁州与寿州之间,靠近滁州,是滁州的外围防线。唐将皇甫晖、姚凤等人从濠州退下来后,就据守在清流关,目前这里的南唐军队有十万之众。而赵匡胤则以数千兵马前来叩关。

李璟立刻给鄂州武昌军节度使何敬洙下达最高指示:徙民入城,固守待援。

何敬洙拒绝了这项命令,他让人把城外的土地铲平以作为战场,然后回复李璟,说我已经做好与全城军民一起殉国的准备了。

李璟大受感动,立刻下诏褒扬,号召全国将士向何敬洙同志学习。

2月3日,下蔡浮桥完工,柴荣亲往视察。

2月5日,后周前线巡逻队在寿州以南的盛唐县(今安徽省六安市)击溃南唐三千人,缴获战舰四十多艘,生擒总监军高弼等人。巩固了寿州南部的包围圈。

敌我寡众悬殊,且南唐守军据守险要,占尽优势。赵匡胤初战不利,及时退却,虽然小败,却并未造成太大的损失。

兵败之后的赵匡胤也在苦苦思索翻盘的办法。注意:接下来的这段记载选材于宋朝的野史《默记》:

“赵匡胤四处打探消息,得知附近村落中有一位民办教师——‘赵学究’,此人祖籍河北镇州,目前是村里的教书先生,村民有纠纷诉讼的,都喜欢找他来评判是非曲直,他是全村人的希望。于是赵匡胤亲自探访。

这位赵学究说我有妙计,可以因败为胜、转祸为福,清流关下、山的背面,有条小路,很久都无人走动,就连南唐官军也早已将其遗忘,通过这条小路,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抵达城下。

赵匡胤非常高兴,便请赵学究带路。赵学究亦不推辞。

正阳遭遇战,后周大军在寿州北面、西面扎下营盘;涂山伏击战,后周切断了寿州东面的支援;盛唐遭遇战,切断了寿州南面的支援。

然而柴荣还不能盲目乐观,因为涂山、盛唐之战,只是将部分援军暂时歼灭,南唐仍然可以继续增兵,源源不断地向寿州方面投送兵力。

要想彻底断绝寿州的援军,就必须斩断南唐输血的主动脉——滁州。

从寿州往东,有两条战略走廊,总体呈现出“<”走势,两条线的交点是寿州,上面一条线是沿着淮河,自西向东为“寿州——涂山(涡口)——濠州——泗州——楚州”,而

上面是水路,沿淮顺流而下;州的战略地位就凸显出来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