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五代十国往事 > 五代十国往事 第849章 演员的自我修养4

五代十国往事 第849章 演员的自我修养4(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此人正是在“高平之战”、“三征淮南”、“北定三关”中屡立战功的悍将、郭威嫡系、禁军体系中唯一能制衡赵匡胤的人——韩通。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之后,王彦升多次给出暗示,意在索取贿赂,而王溥则揣着明白装糊涂,愣是陪着他喝了一整晚的酒。天亮之后,王彦升恨恨而退,王溥则向赵匡胤提交了一份密奏,将昨夜之事如实汇报。

赵匡胤在开国之初照例要做政治维稳工作,对非嫡系的文武百官,要尽量展示出新朝廷的宽大包容,抚慰各方势力,特别是王溥这类前朝德高望重的老臣,更需得到安抚。

京城巡检,保安大队长的干活,居然敢明目张胆地敲诈帝国宰相,简直岂有此理,往小里说,是王彦升本人品行恶劣、恃功自傲,目无王法,往大里说,是赵匡胤集团对后周旧臣的蔑视和排挤,这是相当严肃的政治问题。如果不加以严惩,势必会让王溥等前朝勋贵人人自危。

所以,赵匡胤非常恼怒,当即将王彦升贬官外放,由恩州团练使贬为唐州刺史,贬出京城。

注意,王彦升不久之后又从刺史升到了防御使。所以说王彦升虽然没有成为节度使,但赵匡胤对他真的是照顾有加,仁至义尽了。

所以对于王彦升违背军令的“专杀”行为,赵匡胤非常愤怒,给予了王彦升最为严厉的惩罚,“下不为例!”

有人说赵匡胤是因为开国之初,普天同庆,所以没有诛杀王彦升,也算是“大赦天下”了,并且王彦升在宋朝始终没有做到节度使这个位置,就因为赵匡胤怒其专杀……

乍一听,还真像人话。

王彦升的确终其一生也没能坐上节度使之位,但其原因绝对不是史书上说的“怒其专杀”,这是他的功劳,不是过错。关于他“终身不受节钺”的说法,我们还要来全面分析:

首先,聪明的史官偷换概念,“终身不受节钺”与“终身不受宠”是两个概念,史官故意混淆,“太祖以其夺杀韩通,终身不受节钺”,在前面别有用心地加了一句“太祖以其夺杀韩通”,前有因,后有果,暗示“终身不受节钺”是对他的惩罚,这才造成了我们的这层误解。

最后,我们回头来看王彦升“专杀”的作案细节,发现他的行为具有相当明确的目的性,目标非常精准,只杀这个人,绝不牵连无辜。

这个人犯了什么罪?只不过是在路边相遇,王彦升就要追到他家里,杀他全家。

其他将领,除了石守信、王审琦等我方公开的地下工作者之外,朝中文武百官多了去了,王彦升怎么不杀?宰相范质、王溥也非我方参演人员,王彦升为何不杀?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王彦升在来汴州之前,就已经得到了一份秘密名单,上面写着这位将领的名字,有更高层人士秘密授意王彦升,务必要第一时间诛杀此人。

那么这位被杀的高级官员是谁,为什么赵匡胤集团必须第一时间予以肉体消灭?

大宋朝建立后,王彦升先拜恩州团练使、领铁骑左厢都指挥使,之后又升为防御使,与节度使只有一步之遥。他之前只是赵匡胤手下的一名没有实权的禁军中级将领、小跟班,大宋开国后让他成为封疆大吏,坐镇帝国西陲,对于王彦升来说,这已经是祖坟冒青烟的天大好事了,还要啥自行车?

其次,赵匡胤后来确实对王彦升产生了一定的反感和厌恶,但不是因“夺杀”,而是“敲诈”。

开国之初,赵匡胤给刽子手王彦升安排了一个非常得心应手的工作——京城巡检,负责首都的安保工作。

某日半夜时分,值夜班的王彦升忽然到访宰相王溥家,王溥“惊悸而出”。当时的政治环境极为敏感,新王朝的忠实走狗、冷血刽子手王彦升突然半夜造访前朝旧臣、刀架脖子才俯首称臣的王溥家中,这让王溥怎能不怕?

等把王彦升请到堂上,分宾主落了座,王溥那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只见王彦升解释道:“相爷莫怕,今晚值班太过劳累,就想在您这儿蹭顿夜宵,歇歇脚而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