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五代十国往事 > 五代十国往事 第979章 丽春院大火

五代十国往事 第979章 丽春院大火(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是不是有些匪夷所思了?君主庸庸碌碌,宰相们毫无建树……他们可都是钱镠精心为钱元瓘挑选的治世能臣啊!

在钱元瓘时期,吴越国的历史出现了十年的真空期,十年的历史被人为地隐藏。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就在钱元瓘派仰仁诠出兵建州的时候,将东府剡县的十三个乡划出来,成立“新昌县”,不久之后又直接改剡县为赡县。史籍说钱元瓘因“恶剡有二火一刀”,认为很不吉利。

钱氏集团统治两浙时,习惯将杭州称“西府”、越州为“东府”,也有记载为“西都”和“东都”,亦统称为“两都”。二火一刀,似乎预示着两都暴乱,国有刀兵之祸。

钱元瓘怎么会如此敏感,或者说为什么在此时此刻变得如此敏感?短短半年的时间,议出兵、集体反对、力排众议、二火一刀、败归、丽春院大火、过早地离开我们……是不是觉得有内味儿了?

最后是集体“消失”的宰相。

不仅钱元瓘的人物剧本虎头蛇尾,在他统治时期的宰相们也有相同的情况,比如沈崧、皮光业、曹仲达,在他们的个人传记中,全部篇幅都在记录他们在钱元瓘开国前的所作所为,而开国拜相后,立刻领盒饭。

政变险些就成功了,钱元瓘虽大难不死,却受到了惊吓,也许……还受了重伤,于是在一个月后不治身亡。而后来的人却有意将这段历史隐瞒,把一切龌龊的勾当全部推卸给火灾。

我们再来看一些支持上述观点的间接证据:

首先是钱镠诸子的记载不详。

我们说过,钱镠同志繁殖能力强大,总共有38个儿子,见诸史籍的有35人,而其中绝大多数都只是寥寥几句话的记载。当然,很多帝王的儿子们也都是这种待遇,某某某,某帝第几子,母为某后妃,初封某爵,官至某某,某时薨,追赠某某,追封某某。

不过一般情况下,这种王子基本没有什么建树,确实只是平平淡淡地养在宫中,安安静静地做一个美男子,平平淡淡地走完自己的一生。不过钱镠的很多儿子显然不是这种情况。

比如沈崧:“国建,拜崧丞相,天福三年二月卒。”

皮光业:“文穆王嗣立,命知东府事。天福二年,国建,拜光业丞相,与曹仲达、沈崧同日受命,凡教令仪注多所考定。光业美容仪,善谈论,见者或以为神仙中人。性嗜茗,常作诗以茗为苦口师,国中多传其癖。八年二月丙辰,卒。”

曹仲达:“及国建,拜丞相,与沈崧、皮光业同秉国钧。忠献王即王位……”

沈崧拜相一年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勉强不具备分析价值,但是另两人呢?曹仲达拜相后直接跳转到了下一任吴越国王——忠献王钱弘佐;皮光业虽然多了两行字,但多出的两行字却记载的是他长相俊朗、爱喝茶,跟治国毫无关系。

再看另一位宰相林鼎,在其拜相之后、去世之前,确实被记载了他办过的一件事,那就是给钱元瓘唱反调,力劝不要出兵建州。

比如钱元。实际上钱元早年立过很多战功,很受钱镠器重,累官土客马步军指挥使、静江军节度使、中书令、封扶南侯,不仅握有兵权,且被允许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但史书对钱元的过往却讳莫如深,对他的战功只字不提。

对钱元唯一的记载,就是他的“谋反”,而且记载吴越国最为详细的,还将此事张冠李戴,把“钱元”全部记载为“钱元球”,“钱元”竟然被刻意抹掉了。

窥一斑而知全豹。难道仅仅是钱元?其他儿子真的是平庸到无可记载,还是说他们像钱元一样,不可描述?

以此类推……再问一遍,丽春院的大火,真的只是一场意外的大火?

其次是“二火一刀”的谶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