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九十八章 废除科举

第九十八章 废除科举(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李隽眼光从一众儒生脸上扫过,看着谁谁就是一副胆颤心惊之状,好象李隽明亮的眼睛是阎王的化身似的,让人惊恐。

“就这点胆色,还敢来疾言上书,连点书生意气都没有。”李隽在心里很是瞧不起他们,站起身来,道:“对了,朕现在要告诉你们,朝庭现在全力进行战争,没有时间,也没有银子来举行科考,科考之事就暂时中止。至于什么时间恢复,看情况吧。”话一说完,也不等贺书仁他们有所反应,大步而去。

贺书仁他们原本以为他们会挣回儒家的地位,万未想到居然连科考也没有了,一个个呆若木鸡,傻愣愣地跪着。直到段干木带着一帮如狼似虎的侍卫过来,把他们象赶猪一样轰了出去。

这一停止就再也没有恢复过,科考制度给封存在历史中了,新学大兴之后,百业兴旺,人们再也不记得科考一事了。

李隽早有废除科考之意,新学办起来,考试制度只能有一种,要是有两种考试制度的话,对新学极为不利,只是没有抓住机会。科考制度要是明令废除的话,阻力会非常之大,大得超乎想象,别的不说恐怕连文天祥这一关都过不去。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李隽对文天祥这些大臣是礼节周全,很是和气,对这些儒生却没有什么好感,坐在椅子上看着贺书仁他们,脸上没有一点表情,好象跪得脸有菜色的贺书仁他们根本就不存在似的。

贺书仁他们向李隽行礼,跪下道:“草民参见皇上,万万岁,万万岁。”按照他们的想法,李隽应该是要他们平身,赐座,好言安抚一通,再给点吃给点喝。儒生料事十算九不中,这次也不例外,根本就不知道李隽的打算,还一个劲往好的方面想,可能是得了妄想症的缘故。

李隽根本就没有要他们平身的意思,过了好半天才道:“把头抬起来。”

看来平身赐座这些事没有希望了,贺书仁心里咯噔一下,依言抬起头来,不安地看着李隽。李隽缓缓开口道:“你们疾言上书,痛陈新学之害,陈述儒学主张,也不是没有道理。儒学在华夏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华夏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不少历史名臣都是儒家出身。朝庭现在处在战争时期,与蒙古人这仗打得是很艰苦,这种劳民伤财之事,谁也不愿意看到,朕决定接纳你们的主张,与蒙古人休战讲和。”

休战讲和一说是儒生们上书中提到过的事,他们认为只要废除新学,大兴儒学,仁义大施,纲纪得张,蛮夷不战而退,就可以休战讲和。李隽提到这事,他们真以为李隽采纳他们的建议了,无不是大喜,山呼万岁。

朝中的官员百分之九十九是从科考出身的,要是明废,影响实在是太大,李隽也不敢轻易冒险。明废不行,就来个暗废总行了,李隽只说不举行,没说废除,实是务实的高明手段。

文天祥,李庭芝,陈宜中,黄永善,沈毕他们在座,敬聆李隽的高见。

李隽看着他们道:“朝庭推行奖励科学,技倡技术的新政策,这科学技术自然是会创新,朝庭还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处理技术问题,也就是技术专利局。对于新技术,可以申请专利,科学家可以从中获取回报,可以有更大的精力和更好的条件来从事科学研究。”

李隽不动声色,接着道:“要讲和嘛,总得要一个人去大都走一遭。你们都是饱读诗书的鸿儒,博学多才,淹贯古今,朕想过了,就从你们当中挑选一批人去大都走上一遭,成功了裂土封王,失败了就不要回来了。”

裂土封王,可是重赏中的重赏,儒生们因跪地时间过长而失去了光彩的眼睛一下子又亮起来了,跃跃欲试。可是,李隽接下来的话一下子把他们的积极性打消了,李隽说的是:“朕的要求是蒙古人退回长城以北去,把华夏的土地全部归还给朝庭,向朝庭称臣。朕的要求不过份吧?你们谁去?”

李隽一点不过份,长城本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现在处在蒙古人的控制中,气煞多少志士,拿回长征,是多少仁人志士的心愿,李隽这话是百分百在理,谁也无法反驳。

只要神经不是有问题,都想得到李隽提的要求是不可能实现的,谁也不敢接这差事。李隽看着贺书仁,道:“贺先生可有意去大都走一遭?先说清楚,朝庭没时间等,给你两个月时间,你能不能完成?”

这是撞枪口的倒霉事情,贺书仁就是再有十个胆子也是不敢接,忙找借口道:“皇上,为朝庭出力,是草民的本份。只是,臣突患恶疾,难以行走,时有狂言,恐难如皇上之意。”他的心思也够细密,怕李隽说派人送他去就是了,才另加了一个时有狂言来打消李隽的意图。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