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一百二十八章 戏法夺城

第一百二十八章 戏法夺城(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有口无心。”李隽笑着点评,道:“叫他们开始吧。”

一群穿着牧童衣服的宋军走了出来,打着莲花落,道:“三月艳阳天,牧牛到村边,野花红又妍,山草青又鲜,黄莺在枝头叫,白鹅戏水间,今日风光好,山歌唱连天,唱连天。”

“要是打几个板子就能把宝鸡打下来,那不成了天大的奇事。”焦裕根本就不相信这会成功,在心里诽议道。

宝鸡古称陈仓,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宝鸡之名是在唐朝才使用,以前一直使用秦代的名称陈仓。

据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里面说,宝鸡之名有一个具有神话色彩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秦穆公时期,秦穆公梦到宝夫人向他托梦,要求秦穆公给她修庙子,可以保证他的后世昌大。穆梦公梦醒后去打猎,打到一只碧鸡,修了一座庙子,把碧鸡供奉在里面。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会听到鸡鸣之声,是宝夫人的丈夫前来与他相会。

碧鸡有一对,一雄一雌,秦穆公得到的是雌鸡,因而他只能成为春秋五霸中的一霸。得到雄鸡的是光武帝刘秀,因而他中兴了汉室,中国历史上才有“光武中兴”的盛世。

这些都是传说故事,当不得真。有一点可以肯定,宝鸡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是关中的重要城市,要是南宋拿下宝鸡的话,关中的大门就彻底敞开了,南宋大军就可以纵横在八百里秦川之地。

宝鸡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蒙古派有大军驻守,李隽要想拿下这里,以他手里现有的军队,几乎不可能,然而,神奇的李隽又一次上演了神奇的一幕,不仅轻松拿下宝鸡,还兵不血刃,说起来真的是让人难以置信。

在李隽的指挥下,许光汉,以及在这里的宋军,还有投降的汉军都跟着唱《黄土高坡》。一时间,略阳城头上响起了雄浑的歌声。

第一遍唱完,李隽笑道:“都会唱了吧,来,一起再唱一遍。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唱。”在段干木和一众侍卫的带动下,柳河子他们又唱了起来。

《黄土高坡》是陕北民歌,正宗的秦腔秦韵秦调。这些汉军绝大部分是陕西人,他们从小就听惯了秦腔,说惯了秦调,乍听之下很是熟悉,等他们熟知歌词后跟着唱起来。就是那些没有投降的汉军也跟着唱起来,他们开始是小声哼唱,到后来是放开喉咙大声唱。

李隽就是陕西当地人,再加上学识渊博,对陕西的轶闻趣事,历史掌故了解极多,知道的民歌不少,唱了几遍《黄土高坡》再教他们唱《信天游》。一首接一首地教下去,还没有教到五首,这些未投降的汉军中有人一边唱着歌,一边走到右边去了。

一人行,众人效,越来越多的未降汉军站到右边去了。不到一炷香时间,顽石一样的汉军全部站到右边去了,除了那个王大宝外,略阳的汉军全部投降了朝廷。得到这两千汉军,李隽在关中的军队实力增强不少。

李隽在段干木的陪同下行走在军中,对柳河子道:“左边,你负责,一定要保证安全,不能给蒙古人打扰。”

“皇上请放心,臣一定完成任务。”柳河子拍着胸脯担保,问道:“皇上,这能成吗?”

柳河子历来对李隽很有信心,一万件事里难有一件让他怀疑李隽做不到,然而李隽即将要做的事情,让他真的是难以相信这会成真。不要说柳河子难以相信,除了李隽本人相信会成功以外,没有一个人相信这有用,因为李隽的法子太儿戏了。

“成不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去做。”李隽以哲学家的口吻说。

柳河子在心里嘀咕道:“明知道没用,做了也是白做。”嘴上却道:“皇上言之有理。”

歌曲,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得太多,根本就引不起人们的注意,其实歌曲的作用非常之大。本书已经提到的《黄鹄》救管仲,张良楚曲吹散楚霸王子弟兵的故事就不用说了。

要是夸张点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一首歌引发的,这首歌就是德国的国歌。

元首上台之后,向当时的德国总统兴登堡要独裁权力。兴登堡很不高兴,就说要是德国国会通过的话,他就签字。兴登堡这不过是个借口,因为当时的反对势力处于绝对支配地位,在国会通过根本就不可能,他的目的是要元首知难而退。然而,事实的进展却大出这位将军总统的意外,独裁法案居然通过了。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德国的国歌。元首以绝对强硬的姿态向国会发表演说,要求独裁权力,反对派也不让步,双方僵持不下。后来的帝国元帅、当时的议长戈林带头唱起了德国的国歌,得到纳粹议员的响应。唱到后来,反对派议员也加入歌唱的行列,唱到最后,再也没有人敢不唱国歌了。最终导致了独裁法案的通过,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火种。

柳河子他们哪里知道这些与歌有关的神奇故事,以惊奇之极的眼神打量着走向右边的汉军,惊讶得连赞叹之词都不知道说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