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一百三十二章 渭水轶事

第一百三十二章 渭水轶事(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这是仿佛在预示着什么。

正是高兴的史天泽也不以为意,道:“有了,这横批就是:地灵人杰。等到活捉赵祺,我亲手写给他。他想用长安帝王都来威胁我,说他要进攻长安,我亲手写给他,那才叫好。”

姜子牙当年就在渭水边垂钓,有人见他用直钩钓鱼,就问他为什么。他回答:“只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不愿鱼上钩,只钓王与侯。”问他的人以为他发了疯,神经不正常,根本就不放在心上。

直到周文王经过渭水边见了他以直钩钓鱼,很是奇怪,和他一席畅谈惊为奇才,把他请回去,拜为丞相,才有武王伐纣,开创周室八百年天下的故事。

两个亲兵若有所悟地道:“渭水太公事,大帅,你说的就是这事。”

“是,也不完全是。”史天泽语含禅机,弄得两个亲兵一头雾水,给解释道:“渭水的对面就是岐丰之地,太公大展宏图之地也。凤鸣岐山,百瑞呈祥,过了这条河,我们就到了太公当年兴义师,伐无道的旧地。到时,我带你们去好好游览一番。”

“没有三两三,不敢上梁山”,这是一句自吹之词。与此相类似的还有一句话,“没有三把神砂,不敢倒反西岐”,这句话说的就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开创周室基业。

史天泽细一品味,点评起来,道:“长安自古就是八百里秦川的要地,是历代王朝建都所在,汉隋唐都曾在这里建都。真是好句,有气魄。”顿了顿,道:“如此好句不能成为孤句,我就给他对下联,这下联就是:渭水太公事。”把手里的鱼钩提起,鱼钩露出来,两个亲兵看在眼里,眼珠都差点掉在地上了。

不要说亲兵惊奇,就是换作任何人都会惊奇无已,因为史天泽的鱼钩是直的,不是弯钩。

“这这这这,大帅,你这能钓到鱼吗?”两个亲兵惊奇得不得了,同声问出来。

史天泽好象没有看见两人惊奇得快把眼珠掉在地上的表情,把鱼钩放进水里,笑道:“你们俗了,太俗了,俗不可耐。不愿鱼上钩,只钓王与侯。”

“不愿鱼上钩,只钓王与侯。”两个亲兵念了一遍,点评道:“大帅,你连鱼都钓不到,还能钓到王侯吗?”

两个亲兵若有所悟,道:“大帅,等到打过渭水,活捉南朝皇帝,大帅就是当今太公。”

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黄河这点没错,但是渭水平原也就是八百里秦川在中国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周文化和秦文化都是从里发展起来,对中国的影响极其深远。周朝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在文化方面,“读孔孟书,识周公礼”这句话朋友们不会陌生,儒家的经典有好多就是从周朝而来,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秦国的贡献主要在政治格局上,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开创了中国的统一格局,到现在中国依然是一个统一的大国。和中国版图大小差不多的欧洲曾经有过统一的历史,却由于多种原因分裂了。

史天泽在此垂钓,确有当今之意。李隽就在对岸,要是蒙古军队渡过渭水,进军岐丰之地,打败宋军,活捉李隽的话,他就真的成了姜太公。

史天泽一阵大笑,非常欢快地道:“太公也是有,不是史太公,是郭太公。”浮子往下一沉,史天泽高兴地道:“鱼儿上钩喽。”一提鱼杆,一条红尾鲤鱼给带出水面,一下掉在水里,溅起一团浪花,摇头摆尾而去,悠游自在。

史天泽想也没有想,信心十足地道:“能能能,一定能。”扭头看着两个亲兵,道:“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吗?”

“这还用问吗?当然是渭水。”两个亲兵想也没有想,脱口而出。史天泽筹划渡过渭水与李隽决战,亲兵哪有不知道这是渭水的道理,自然是一口就答出来了。

史天泽点头道:“没错,这里是渭水。你们知道谁在渭水边钓鱼?”

“大帅。”两个亲兵想也没有就答道。

史天泽发出欢快的笑声,道:“不是我,是姜太公姜子牙。他当年就象我一样坐在渭水边,用直钩钓鱼,他不想钓鱼,只想钓王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