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一百三十九章 重拾民心

第一百三十九章 重拾民心(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清风子在别人还沉浸在喜悦中的时候率先向李隽提出这个建议,实是高屋建瓴,让人不得不服。

对于李隽反应之快,清风子很是赞赏,稽首道:“皇上圣明之主,贫道算是见识了。”

象清风子这样的世外高人要得到他的赞赏极不容易,虽然说得不是很恭敬,也足以让人高兴了,李隽笑着道:“道长过奖了。道长之才不在太公之下,能得道长相助,关中何忧?中原何忧?柳将军,马上派出人去追击史天泽,务必不能让他出关。另外,叫将士们集合,我们也进城吧。”

李隽能说会道之人,明明是要来个阅兵式,让长安的老百姓看看宋军雄壮的军威,却给他轻描淡写地说成进城。柳河子哪有不清楚他的意图,领命道:“遵旨。”命令传下去,一部分人去追击史天泽,其余的人全部集中。

对于阅兵一事,李隽早在临安保卫战时就曾举行过,当时取得的效果极好,振奋了临安百姓的斗志,也振奋了全军的斗志,为后来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许光汉的特种部队就曾参加过当时的阅兵式,可以说驾轻就熟,命令一传下去,特种部队马上列阵。特种部队是宋军的尖刀,训练有素,顷刻成阵。

这还仅仅是其中之一,另一个有利优势就在于,清风子完全可以率领招降的汉军从后面奔袭郭侃,和李隽前后夹击郭侃。如此一来,即使不能打败郭侃,也会拖住郭侃无法再向宝鸡推进。要知道,眼下对于李隽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争取到时间,让更多的军队赶到关中集结。

让清风子万万想不到的是,李隽居然把郭侃给打败了,他刚刚夺取长安,李隽的大军就赶到了,他的努力只能是锦上添花,没有起到更大的作用。

李隽从白马背上跳下来,还礼道:“道长请免礼。道长奇计,不费一兵一卒,不战而下长安,实是奇功一件。道长有什么心愿,尽管说,我一定替道长完成。”象清风子这样的大功,千古少有,自是应该好好赏赐一通,但是清风子是世外高人,要是说赏赐就未免太俗了,李隽才说要替清风子完成心愿。

清风子哪有不明白李隽意思的道理,稽首道:“皇上,贫道七十载才逢一明主,贫道别无心愿,只愿故土光复,华夏昌大,盛世重现,百姓安居乐业,有饭吃,有衣穿,贫道之愿足也。”

“真是让人钦佩的世外高人,为民奋不顾身,功成却一毫不取。”李隽在心里如是赞赏,大笑道:“你的心愿也是我的心愿,也是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心愿,我们一道,共同努力,一定会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

其他的宋军在柳河子的安排下,也很快就集合完成,列成一个个整齐的阵势。从城头上望去,城下黑压压一片,不知道有多少。

蒙古军队惨败之际,不少老百姓也拿起斧头锄头之类的农具出来参战,痛打落水狗。蒙古军队逃走后,他们帮着打扫战场,宋军的行动马上影响到他们,无不是停足静观,见了宋军雄壮的阵势无不是打从心里高兴,指指点点地议论起来。

两万多人列阵,动静也不小,城里的百姓争相围观,不一会儿功夫,城头上城下就围了不少人。消息不胫而走,还有不少百姓得到消息赶来,人是越聚越多。

这场阅兵式还没有举行,就吸引了这么多百姓围观,李隽很是满意,和清风子对望一眼,两人同时微一点头。他们两人具有默契,这是在说各司其职,一定要把这场阅兵式的效果发挥到最大。

清风子再施一礼,道:“皇上圣明!华夏必将昌大。贫道请皇上行最急之事。”

李隽一愣,问道:“请问道长最急之事是什么事?”清风子说得有点含糊,把一向精明的李隽也给说愣了。不要说李隽会发愣,换作任何人都会发愣,关中还没有完全光复,长安才拿下,要处理的事务多如牛毛,急事也多得要命,谁知道他指的是哪一件。

“皇上,贫道以为关中已经一百多年没有王师,百姓多不知道朝廷威严,还请皇上趁此大军集结于长安之际重拾民心。”清风子直道其意。

李隽点头赞道:“道长所言极是!这是深谋远虑之举!血浓于水,朝廷虽然一百多年没有管理关中地区,关中的老百姓还记得自己是汉人,是华夏子民,盼望王师归来。但是,毕竟时间太长了,或有一些人已经不知道朝廷威德,是该让他们知道朝廷回来了。”

时间是医治创伤的灵药,一百多年来关中百姓反抗异族的统治一直在进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反抗越来越微弱,已经有不少人认同了异族的统治,是该趁此机会重新收拾民心,要老百姓知道朝廷回来了,要把朝廷打回来的主张向他们说清楚。做好这点,得到老百姓的支持,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关中建设成进军中原的战略基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