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一百八十九章 针锋相对

第一百八十九章 针锋相对(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臣不敢,臣不敢。”解晋在欧军行肩上拍了拍,道:“欧将军,恭喜你。”

照李隽的意思,欧军行就是一员独挡一面的重将了,将在中原大战时与蒙古人大干一场,这正是欧军行做梦都想的好事,很是兴奋地道:“谢皇上。”

李隽笑道:“陈将军言重了。陈将军军之良将,必然能在这一战中大放异彩。关中还是由道长坐镇,筹备钱粮谷物,征募士卒,给张珏他们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皇上请放心,贫道一定尽心竭力,前线需要什么,贫道就给什么。”清风道长欣然领命,道:“贫道微渺之身,没想到晚年之际得遇皇上,敢不效死出力。”

李隽也是很高兴地道:“关中有道长,朕心甚慰。四川、云南、贵州之地仍然由陈宜中负责。你和道长一样,为张珏他们筹措钱粮谷物,征召训练士卒,提供有力的支援。”

“皇上请放心,臣一定做好。”陈宜中想到北伐即将开始,自己一把老骨头虽然不能驰骋在疆场之上,能为光复中原出一份力,高兴得眼睛都成一条小缝了。

李隽点头,道:“为了加强关中之军的突击力量,解晋的骑兵归张珏调度。”

“皇上的心胸如草原一样宽广!”贴木儿不得不服忽必烈的心胸,道:“臣以为,要想歼灭南朝一路,乃至数路大军,既要派出大量的军队用于围歼,还要派出军队钳制其他几路军队,阻击其增援。这就需要很多军队,臣计算过了,朝廷的军队不足。”

忽必烈踱了几步,道:“这不是问题,朕有办法,朕会得到百万精锐之师前来助战。”

李隽环视众人一眼,道:“经过这么多天的讨论,我们基本上达成了共识。这些天,我们争论过,甚至争吵过,有时还争得面红耳赤,说得难听点,口水乱溅,对此,朕不仅不怪罪,还很高兴。象这样大规模的战争部署,要是没有分岐,没有争论、争吵,那就不对了。你们如此投入,只能说明你们公忠体国,是国之忠臣,军之良将。”

的确如李隽所言,象这样规模的大战,要是高达他们一开口就是共识,要么他们做假,要么就是他们英雄所见皆同。作假的可能没有,因为他们争论得很厉害。共识也只能在少数几个人之间才会存在,不可能所有的人都会看法相同,各自说出自己的看法,聆听别人的意见,修正自己的想法,最终达成共识,这点对于中原大战来说非常重要。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李隽才把高达他们从前线召回临安,召开这场大战之前最为重要的军事会议。

解晋的骑兵那可是一支让蒙古人闻风丧胆的突击力量,得到他们加强后的关中军的实力将大为提升,张珏高兴得嘴都快合不拢了,一迭连声地道:“谢皇上,谢皇上。”

“皇上放心好了,臣一定不让鞑子好过。”解晋很是兴奋地道。

李隽打击他道:“你别高兴得太早了,这次朕可是要拆你的台,欧军行将军就不和你在一起了。”

“为什么?”解晋脱口问道。他们两人是很好的搭挡,欧军行不跟他在一起,解晋还有不着急的。

李隽笑道:“欧将军是另有委任。朝廷这段时间组建了十几万骑兵,总得要个人来统领吧?欧将军最合适。你不会舍不得吧?”

“皇上圣明!”文天祥很是感叹地道:“这些天来,皇上是鼓励臣等说出想法,才有臣等各抒己见,各位将军才各献奇策的盛况。要是没有皇上的鼓励,臣等恐能取得共识。”

廖胜功他们马上附和道:“文大人说得对。”

“你们就不要说好听的了。”李隽话锋一转,道:“现在,朕就来宣布一下我们已经取得的共识。这些天取得的最重要共识,就是三路出兵的计划。第一路从关中出发,直逼洛阳,牵制西线之敌,这一路就由张珏为主将,柳河子、黄汉、陈兴道为副将。你们要同心协力,打好这一仗!”

张珏,柳河子,黄汉,陈兴道四人齐道:“遵旨。”

“皇上,臣长于偏狭小国,得皇上委以重任,臣就是粉身碎骨也不能报答皇上恩德之万一。”陈兴道是万万没有想到他这相越南小国的名将居然得到李隽重用,感慨无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