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重生科技狂人 > 第0980章 铜互连和wifi

第0980章 铜互连和wifi(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正是诸如此类的多种技术难关,业内大多数人认为——虽然芯片中的传统铝互连,局限非常明显,但铜互连要想取而代之,却是不可能的。

别人担心高额投入之下,无法取得回报,唐焕却不会怀疑这个“从0到1”的质变过程——铜互连是必由之路、也是成功之路,于是他就再次走到了前面。

依靠着在新材料领域的创新,铜互连技术如约而至

通过对新工艺的完善,集成电路中的铜互连层,能够容纳六级。

半导体工厂包括制程在内的现有生产条件不变,通过引入铜互连技术,足以让目前最高端微处理器的运行频率,从200mHz区间,一脚迈上300mHz的台阶。

在这种情况下,半导体行业升级除了紧紧盯着制程这个外部元素的“雕刀”之外,也开始努力在“萝卜”这个内部元素上做文章。

以前,在这方面的手段也很直接粗暴,即主要是提高晶圆尺寸——自1990年代初以来,在哲儒的引领下,半导体业界纷纷引入200毫米,也就是8英吋晶圆的制造技术。

显而易见,晶圆直径的尺寸增加后,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也大幅度提高,但让“萝卜变粗”的品种改良过程,所遇到的瓶颈更难突破。

所以,半导体行业必须改变“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转而在“精致”上花功夫。

而铜互连技术的引入,相当于在局部着手,改善了萝卜的口味、提高了对雕刀刻画的承受力。

而这还属于杀鸡用了牛刀,铜互连技术至少要配合着比0.18微米制程更高级的工艺,才不会有大材小用之嫌。

唐It慷慨激昂地说道:“哲儒已经通过对磁阻和巨磁阻应用的成功研发,把1GB容量,带给了3.5英吋的普通个人电脑硬盘,让一般用户有了更宽松更自~由的本地存储空间;铜互连技术,则必定可以在新千年到来之际,让微处理器的运行频率,达到1GHz。”

“各位,Pc前面的道路还很宽广,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增强它,而其成本,也会随着技术进步,自然地不断下降。”

“我在这里再做一个肯定的判断——至少在未来十年内,Pc非但不会死,还会成长得更加茁壮,而那些逆势而动的产品,只会沦落为一无是处的电子垃圾”

那些不得不捏着鼻子前来打探情报的Nc阵营“奸细”,听了首富先生最后这句话后,无不脸色一变,不安之情,难以抑制。

用专业的话来解释,因为铜的电阻率约为1.7纳欧·米,铝的电阻率约为2.8纳欧·米,铜的导电率大大高于铝,所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里采用铜互连,能够减小互连层的厚度,降低互连层间的分布电容,从而让微处理器进一步提高运行频率成为可能。

与此同时,随着集成电路的密度进一步增加,电子迁移现象变得无法忽视,而在这方面,铜也比铝有很强的优越性。盖因,铜的熔点约为1084摄氏度,铝的熔点约为660摄氏度,铜相对更不容易发生电子迁移现象。

引用更为具体的数据就是,铜的导电能力大约比铝高40%,从而使得微处理器的运行频率提高大约15%;与此同时,铜比铝更加耐用,也让集成电路不但可以做得更小,还能让可靠性提高大约100倍。

当然了,万物不可能十全十美——相比于传统的铝互连,铜互连虽然具有低电阻率、较好的抗电子迁移能力等等优点,但也同时伴随着新的问题。

比如,沟槽缺陷、气泡缺陷、金属缺失之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