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凤穿残汉 > 第七十八节 校场点将

第七十八节 校场点将(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baidu_clb_lt_id="519311";!!!

可在沮授眼中袁绍的这一安排,虽耍了点小聪明意图挑拨高览与蔡吉死斗,可实际的效果怕是并不好。须知东莱郡乃是蔡吉的起家之地,袁绍封高览为东莱侯只是一个空头衔而已。用一个空头衔来让高览攻击比他实力强十倍的蔡吉,实在是有些贻笑大方。不过沮授也知这已是袁绍所能做出的最大让步了。希望高览在接到圣旨后够聪明,能够不为所动,继续窝在城池中与蔡吉周旋。这样一来还能为袁绍多争取点消灭对面的曹操。

一想到曹操沮授心中便不由自主地会萌生一股子无力感。他以前也知曹操是个难对付的角色,却从没料到曹孟德竟是这么一个难缠而又坚韧的对手。沮授与袁绍之前也不是没打过艰苦的攻城战。当年的易京之战堪称天下第一要塞,袁绍付出了数万兵马以及在天崩地裂之术的帮助下方才拿下易京。公孙瓒更是直接被吓得自尽。可对面的曹操却是个柴米不进之辈,无论是山崩地裂之术,还是一波又一波没日没夜的进攻,都无法摧毁曹操战斗下去的意志。加之蔡吉现在又在袁绍的后院点起了火。沮授就更担心自家兵马能否坚持到攻破曹营的那一刻。

袁绍虽没沮授想得那么多,但他也一旦魏郡受到攻击,则邺城也会有危险。却见他在帐中绕了一圈后,烦躁地问道,“公路那厮还没消息?朕让其在后方守护两道,这厮倒好跑没影也”

沮授心想袁公路为人反复,汝还信他?但话到嘴边,沮授还是向袁绍开导道,“陛下,此番袁术怕是指望不上也。臣请陛下命二殿下和高州牧速速南下驰援冀州。”

沮授所说的二殿下和高州牧,正是袁绍的次子袁熙和他的外甥高干。此二人一个镇守幽州,一个镇守并州,是袁绍手上尚未动用的两支完整力量。袁熙历来与幽州的乌桓、鲜卑等部族关系不,手下的兵马也都经历过与公孙瓒的大战。高干的脾气虽粗暴,但他通晓武略,在河北颇有声望,与南匈奴单於栾提呼厨泉等人更是关系密切。当然沮授并不知晓,在另外一个时空的历史中,高干部作为袁氏最后一支完整的军团连曹操都不敢轻易动他。高干本人则在袁氏反目的情况下,先投降曹操,后又趁曹操征乌桓之际反曹,并最终在建安十一年才被曹操消灭。因此袁熙与高干手上的兵马不仅久经杀阵,且均以擅长骑射的骑兵为主。一旦两人南下驰援冀州,袁绍便可继续安心在豫州与曹操厮杀下去。

赵云无论是在品性上,还是在志向上都与曹操南辕北辙。蔡吉曹操就算有本事让石头,也没本事挖走赵云。只不过赵云性情敦厚,蔡吉怕他在曹操面前说不了谎,故而也就没有告诉他的真实计划。而以蔡吉对赵云的了解,不知情的赵云必能把戏“演”得连曹操都挑不出个来。

当蔡吉在平原城调兵遣将之时,身处官渡的袁绍正在为夏侯渊等人的逃脱而大发雷霆。原来袁绍在开战第一日向曹操夸下海口之后,便一直想要拿下夏侯渊等人的首级去向曹操炫耀。可谁曾想才每几日的功夫,乌巢那边便传来了曹军突围的消息。

眼看着煮熟的鸭子就此飞走,袁绍当场便在帐中挥剑斩断案牍怒道,“好个高览,竟敢诓骗于朕”

沮授眼见怒火中烧的袁绍大有问罪高览的架势,赶忙上前劝阻说,“陛下息怒。高览将军并非存心欺君。全因蔡安贞攻势太猛,使高览将军首尾不能顾,方才让夏侯渊有可乘之机突围。”

原来在夏侯渊突围后没多久,高览就收到了袁绍命他防守豫州与青州交界地的圣旨。为了推卸放走夏侯渊的责任,高览将计就计故意将曹军从乌巢突围的消息推后了数日上报。如此一来便可以齐军来势凶猛作为乌巢失手的借口。因此这会儿的袁绍还以为夏侯渊刚跑没多久,根本想象不到其实夏侯渊已然同徐晃抵达平原向蔡吉搬来了救兵。

“让熙儿和干儿南下?”袁绍略带迟疑地皱了皱眉头。当初袁绍之所以将袁熙与高干分派到幽州和并州,一来是为了让外放袁谭显得公平,二来也是出于防守边疆的考虑。须知幽并二州历来多异族,且民风彪悍,袁绍可不放心将这两个地区交给外人打理。

沮授看出了袁绍的犹豫,但如今的情势又岂容袁绍有所犹豫。却听沮授一针见血地点明道,“陛下,若冀州都不保,要幽并又有何用?”

袁绍被沮授这么一说,心想也对,冀州乃大陈国根基之所在,的国都、粮仓统统全在冀州。袁绍固然不信小小的蔡吉能一口吞下冀州,但也无法放任那的兵马在冀州继续肆虐下去。就这样在权衡了一番利弊之后,袁绍终于拍板道,“传令,命袁熙、高干南下驰援冀州”(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是由】.

div>

不过袁绍得到的情报虽有偏差,但关于齐军攻势凶猛这一条却是这两天来诸多战报中都提到共通之处。先是青州,后是渤海,短短十天内齐军势如破竹地为蔡吉将领地扩大了一倍,让一贯高傲的袁绍既肉痛又恼怒。肉痛的是一个疏忽竟让蔡吉那贱婢成火打劫占取防御薄弱的渤海等郡。恼怒的是无论是在青州还是在渤海,当地的军民竟都没有坚守城池。身为青州别驾的辛评与渤海太守的龚纪更是带头降了蔡吉。气得袁绍连连直骂二人忘恩负义,两地百姓皆为刁民。对此袁绍治下的军民恐怕也是满腹的委屈,毕竟袁氏的大陈国不过才立国一年而已,其治下百姓对大陈国的认同度又怎能同已有四百多年国运的大汉相提并论。

当然袁绍本人是不会做这方面反思的。若非官渡之战已进入了最后的决胜阶段,袁绍不想在已经看见曹操中军大帐旗帜的紧要关头前功尽弃,他可能早已鸣金收兵,转而对付蔡吉,收拾那帮忘恩负义者去了。

因此在听罢沮授的禁言之后,袁绍稍稍平复了一下情绪,转而收起佩剑说道,“公与言之有理。是孤急躁也。”

难得见袁绍主动认的沮授在欣慰之余,赶紧趁热打铁地向袁绍提议道,“陛下,蔡安贞眼下已占据青州全境,臣以为因让高览拖住蔡安贞,谨防其渡河攻掠魏郡。”

“罢了,朕这就封高览为东莱侯,命其将功赎罪,拿下蔡安贞。”袁绍想了一想之后,定下了这么一条在他看来恩威并施的决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