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凤穿残汉 > 第九十五节 帝王之才

第九十五节 帝王之才(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蔡吉极没操节的回答,让在场的一干文武尴尬得沉默了半晌。但众人也知自家主公十三岁丧父沦为孤女,成为郡守之后又忙于公务忙于征战,没有好好学习也不足为奇。却见辛毗率先打破沉默,向蔡吉提议道,“毗对论语、韩诗略通一二,不如由毗随行?”

其实并非蔡吉不学无术。所谓韩诗是指汉初燕人韩婴所传授的《诗经》。韩诗于汉文帝时立为博士,成为官学,西汉时与鲁诗、齐诗并称三家诗。可是此三家诗在战乱中逐渐失传,流传于后世的是在汉朝并不主流的毛诗。即西汉时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所辑和注的《诗经》。《论语》的情况也一样,后世流行的是钱穆的《论语新解》、程树德的《论语集释》。大众点还有《于丹论语心得》。至于汉朝流传后世的版本则是何晏的《论语集解》。当然眼下这位何还在龙口抄书泡妞,没出书。也就是说蔡吉在后世所接触的国学体系与汉儒是有冲突的。而在治学方面也并非越新就越真理。一个新的看法往往会引来无休止的辩论与考据。一心想的是广纳人才为己所用的蔡吉,实在是不想同汉朝的儒林起冲突。更没精力去同那些老学究多加争论。

蔡吉此番拜访崔琰一来是为了招纳人才。须知崔琰三国历史上著名的德高望重之士,其文武全才,品格高尚,善识人才。后人更是称赞他,“清河崔琰,天性坚刚;虬髯虎目,铁石心肠;奸邪辟易,声节显昂;忠于汉主,千古名扬”二来则是想借由崔琰牵线同冀州本地的世家拉上关系。毕竟齐军初来乍到,没有当地世家豪强的协助是很难在冀州站稳脚跟。其实蔡吉本来是想通过田丰来与冀州世家联系的。但是田丰在龙口已然表态,他不会辅佐蔡吉对付袁氏。

在这等情况下带年少的曹丕,好过带已经成名的辛毗。再说蔡吉都是以晚辈的身份去拜访崔琰,顺便讨教一二,又不是去打擂台,比谁对《论语》、《诗经》更了解。于是她当即摆摆手道,“佐治公务繁忙。此等小事无需佐治出面。”

————————

“文和过奖。”蔡吉谦逊地回应道。清楚三国人物的平生可算是蔡吉争霸天下的一大利器。因为历史的轨迹或许会因她的介入而改变,但人物的性格为人却是固定的。蔡吉正是借着这一优势,将帐下的一干文武掌控得服服帖帖。在面对袁绍、曹操等当世枭雄之时,亦是游刃有余。但是这一招也并非百试百灵。倘若对方是没有在史书中出现过的人物,或是记述模糊的人物,蔡吉便只能凭的经验判断对方为人与性格。好在大多数没在史书中出现的人物并不出彩,以蔡吉这些年积累下的阅历与经验,也能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但是有一人却是例外,那就是林飞。

直至今日蔡吉在面对林飞之时,依旧会有一种难以掌控的感觉。那个男子的特性太过模糊,完全不似郭嘉、贾诩等人目标明确。蔡吉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林飞有利用振兴墨家的意思。如果没有这一条,她很可能一早就已出手将其除去了。不能掌控的人,就干脆抹去,这是史书给予蔡吉的教训。

本着这一原则,蔡吉决定主动出击,招纳更多已知人才为己所用。所以下一刻她便将话锋一转道,“东郡之乱暂且静观其变。孤打算明日前往清河拜访崔琰。”

蔡吉骤然转换话题,让在场的文武不约而同地都楞了一下。却见高顺诧异地问道,“主上去清河,黎阳还攻否?”

“围而不攻。尔等先在魏郡、清河两郡屯田夏种。”蔡吉果断地下达了对黎阳城的处置。原来黄河已然进入夏季汛期,连带着黎阳城的地下水位也上涨了不少。如此一来土遁旗自然是无法继续挖掘地道。而蔡吉也不想将有限的兵力投入到残酷的攻城战中。恰逢眼下是夏种时节,有道是夏种一日早,十日赶不到;夏种前后差一分,每亩少收好多斤。能抓紧多种一粒粮都是好过在黎阳城下磨洋工。

关于世家问题,叫着要将世家斩草除根的书友可以歇歇了。杀光世家,那豪强要不要杀?杀光豪强,那地主呢?世家豪强的同族呢?别说杀一儆百哟。许贡的门客都能为许贡报仇。你灭人本家,其他族人不找你算账才怪。当时北方总共才多少人口,都杀干净了,难道迁乌桓、鲜卑之类的异族填中原?曹操貌似这么做了,结果加速了游牧民族内迁的速度。我朝是历代对世家最赶尽杀绝的一朝,结果三十年不到世家就又站起来了。违反社会规律的真是要不得。(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是由】.

div>

baidu_clb_lt_id="519311";!!!

“喏。”高顺与辛毗双双抱拳领命。

一旁的赵云则向蔡吉问道,“主上可需云陪同前往清河?”

“嗯。叫上曹丕。”蔡吉点了点头道。段娥眉已经被她派去邺城出差,赵云自然是又成了最佳保镖人选。

“主上为何要带上曹丕?”赵云不解地问道。这倒并不是说赵云讨厌曹丕。事实上曹丕在驰援官渡时表现出的仁孝还是挺让赵云感动的。只是对方终究是曹操的,让其一直跟在蔡吉身边,总让赵云等人有些放心不下。在他看来与其让曹丕在齐营里转悠,还是将其送去东莱严加看管的好。

哪知蔡吉却不假思索地回应说,“崔琰乃当世鸿儒,精通论语、韩诗,曹丕随行能替孤对答一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