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秦岭秘事 > 第七十章 寻医太白

第七十章 寻医太白(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太白山名由来已久,大范围地理定义的太白山,包括太白山主峰、鳌山以及联接二者的西跑马梁等。太白山主峰与鳌山东西对峙,又有东西太白山之称。

张三丰一行走过“鸡上架”,来到平安寺,只见平安寺非常雄伟,有三间大殿,铁像9尊,铁匾牌一副。此处“云海”壮观,立有一“平安云海”石碑,字体豪放,但并无落款,不知是哪朝哪代何人所书。

建云方丈说:“平安云海为太白山奇景之一,可惜我们今天来的时间不巧,雨过天晴才能以观云海蜃景。”

由于今天是阴天,只见山下白雾濛濛一片,纵有少许云彩,也没有多少迷人之处。

大家再行二十多里至明星寺,有石窟庙一洞、铁像三尊、铁钟一口、罄一口。再行又到放羊寺,这里海拔更高,气候开始寒冷。由于是初冬,大家穿着都不多,开始感到寒冷了。放羊寺庙门旁蹲有一对石羊,很是可爱。

第三天早上。大家不敢再马虎,张三丰也天不亮就起床了,一行人冒着晨曦,快速向医馆赶去。到了医馆,他们来的不算太早,前面已经有几名乡民在排队了。张三丰自觉地排在这几位乡民的身后,感叹的对几名徒弟说:“心里装着事,就不会误事。我们比不上这些老乡,虽然我们今早也尽力了,但还是落在了他们的身后。可见做事更要勤勉。”几位乡民听到张三丰这样说,大家不好意思地说:“道长言重了,我们习惯了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行事,这是我们多年的习惯啊,没有什么可学习的。”

张三丰终于能就诊了。武天佑大夫认真地了解了他的病情后,诊断说:“幸亏你内力深后,延缓了毒气的扩散,你前面的治疗也起了作用,但不能解决根本。若在拖延几日,恐难救治。”就为张三丰开了十二味中草药,要求每日三次饭前煎服。又开了擦拭伤口的药水,要求每日早晚各擦拭一次。

张三丰原以为治疗会很复杂,没想到极短时间内就诊治完毕,所开药方和外用药也很普通,就疑惑地问:“王大夫治疗完了吗?就是这些吗?”武天佑看出张三丰有些疑惑,一边给下一位患者号脉,一边说:“病是大病,但并不是任何大病都需要大治的。只要能祛根扶本,就是几味药也能治愈的。这药方中有太白山独有的独叶草,效果自不是一般药方可以比拟的。”

张三丰满意地告别。这些药材总共只花了十七文钱,令所有人感叹。建云方丈说:“王德成大夫果然医德高尚,不求利益啊。”

在回借宿的道观的路上,有乡民招呼他们说:“太白山,离天三尺三,终年白雪皑皑似银冠,奇人奇事遍山川。道长们何不去朝拜一番?”

继续行走,来到文公庙,看到石砌洞庙二座、铁像二尊、木雕像十八尊、铁碑三通。张三丰等拜过各位神仙,从文公庙上行二十余里至大太白海(冰蚀湖)。大太白海湖面圆形,有十余亩大,水清澈可鉴毫发,湖岸有鸟名白顶溪鸲,俗称“净水童子”。湖东岸有庙八间、道房五间、铁像三十六尊、铁香炉五座、钟一口、云板(云朵状之扁钟)二通。有不少道士和和尚在此居住走动。

此时,天已黄昏,张三丰和徒弟们走进这里的太白道观,和这里的道长、道童们打招呼,决定今晚先借宿在这里,明早继续登山。天竺山建云方丈和“武林神通”张断桥、金刀门掌门朱振邦等走进湖东岸的太白禅寺,投宿在这里,决定明早和张三丰一行会合继续登山观景。(未完待续)

张三丰随决定上山朝拜,一睹太白真容。大家劝说道:“等你喝过七天药后,再登山也不迟。”

吃过三天药,张三丰感觉到全身轻松,好像病症全消失了一样。就更加佩服武天佑大夫医术的高明,就更加迫切想前往太白山高处览胜。

第四日一大早,天刚微曦,张三丰就要爬山去。众人劝说不住,只好全体出动向太白深山进发。从太白乡南塬村出发,登山沿小径入羊皮沟,只见景色开始变得奇绝,空气也格外清醒,还有些微微的寒意。

太白山气侯迥然不同,随着海拔高度递增,气候类型按一定规律呈连续的带状分布。气候立体差异,使植物、动物分布也形成相应的垂直带谱。山上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林木茂盛,中草药遍地皆是,尤其世界上仅存的孑遗植物——独叶草在太白山独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充足食物,雉类之血雉、红腹角雉及兽类之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禽异兽于太白山繁衍生息。

太白山是历朝历代的旅游目的地和著名道教文化圣地,位列道教第十一洞天,玄德洞天。唐、宋以来,许多文人墨客登临挥毫,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因此,每逢夏秋之时,登山览胜者与朝山香客络绎不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