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红楼同人)红楼之孤家寡人 > (红楼同人)红楼之孤家寡人 第9节

(红楼同人)红楼之孤家寡人 第9节(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么想着,徒景年觉得,自己首要的大概不是奋发图强,而是要保重自己,争取长命百岁才行,要不然,就算熬过了自个老爹,也没那么多时间让自己大展宏图了。

徒景年在那里胡思乱想,承庆帝也觉得自个说得太多了,便住了口,笑吟吟道:“听说阿鲤那边也有人进上了不少好东西?”

☆、第 38 章

在杭州又逗留了几日,心情不是非常美妙的承庆帝很是找了一些官员的茬,将这些官员弄得心情忽上忽下,深感伴君如伴虎,一些想要进京的官员已经有些犹豫了,与其跑到京城看一大堆上官和皇帝的脸色,还不如在外面做自己的地方官,让别人看自己的脸色呢!

承庆帝成功地将自己的不爽转移到了别人身上之后,直接就下令回程了。这会儿已经快八月下旬了,回京怎么着也得花个一个月的时间,遇到天气不好,还要耽误。也就是说,等到了京城,都快十月了,那时候天气已经冷起来了,先皇后的冥寿又在十月里头,承庆帝还想着亲自祭拜一下呢,因此自然不能在外面耽误了。

按照来时的路线,大队人马再次回京,又是一番兵荒马乱,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心满意足。随驾的京官勋贵本来在京中就颇有些权势,人在京里,还有的是人按照三节两寿,冰敬炭敬的标准上门孝敬呢,何况他们这会儿亲自过来了,自然有一堆巴结的人找上门来,打着各种旗号,奉上丰厚的礼物,从最俗气的金银珠宝到古玩字画,甚至姣婢娈童,应有尽有。尤其这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就没什么穷乡僻壤,莫不是繁华之所,富贵之乡,自然叫这些官员收礼收得手软。

承庆帝对此睁只眼闭只眼,这种事情本来就是难免的,他还是皇子那会儿,照旧有人整日里想着法子找上门去,只要他肯收,哪怕一句答复都没有,有的是人愿意奉上奇珍异宝,只求他能记得自家的名号,也就足够了。作为一个皇帝,指望下面的官员清廉如水,两袖清风,还不如指望饿狼从此吃斋念佛呢!因此,只要下面的人忠君能干,他并不介意这些人收受一些贿赂。当然,如果这些人吃相太难看,叫他知道了,也会着手处理。

承庆帝一路上的好心情全部被败坏掉了,偏偏还找不到什么渠道发泄,总不能直接去抄了那些商人的家,就算是皇帝,也不能无缘无故做出这种事情啊,因此,承庆帝的火气还只能背着人发,几乎没把桌子上的摆件扔了个遍,最后拿起了一个内嵌山水双面绣的四扇小玻璃屏风,正想摔,才想起来这是今年万寿节的时候,徒景年进上的。承庆帝一向不吝于对任何人显示自己对太子的疼爱,徒景年进上的东西,往往喜欢拿在身边用,这次也将一些小件的容易带的东西带了出来,这个屏风就是其中之一。

徒景年那个玻璃作坊这几年工艺愈发精湛了,不光能做玻璃器皿,也能做大块的玻璃,如今,皇宫里面已经不用窗纱了,直接都换成了玻璃窗,这也让室内采光强了许多。而且大块的玻璃上还能弄出不同的图案来。这种内嵌的玻璃也是今年年初刚刚做出来的,开始里面不过是弄一些陶瓷的或者是金丝银丝还有宝石的花样,后来,已经可以将丝帛嵌入其中,不是那种弄出两片玻璃,将东西夹在其中,然后将玻璃粘合的那种,而是可以直接将玻璃水浇上去,这样自然更是精美,看起来毫无瑕疵,也能更好地保护其中的东西。

这个小屏风就是试验成功后第一批做出来的,里面的山水画是承庆帝当年的亲笔,徒景年早早找人用双面绣绣了出来,然后做成了四扇的砚屏,放到了万寿节的礼单里面,承庆帝得了之后,便直接将这砚屏给放到了自个的书桌上,每每还要对下面的臣子显摆一下儿子的孝心。这回出来便也带了出来,尽管盛怒之下,看到砚屏底下徒景年亲笔写的字:儿徒景年贺父皇三十圣寿,承庆帝还是渐渐冷静了下来,他平复了一下心情,终于再次开了口,说道:“将这里收拾一下!”

曹安平低眉顺眼地应了下来,赶紧叫了几个小太监进来,非常利索地将地上的碎片打扫干净,换了一条地毯,换上新的摆设茶具。

承庆帝重新坐了下来,他这会儿火气已经发得差不多了,再次回想起之前的事情,满脸都是冷笑,说实话,这年头的商人,对于很多人来说,跟待宰的猪没什么两样,你打扮得再富丽堂皇,认识再多的人,但是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承庆帝自以为自个富有天下,这会儿叫一帮商人打了脸,哪怕本朝对商人还算宽容但是归根结底,士农工商的排名也没变,商人的限制还是很多,上面的人若是有意为难你,你哪怕真的富可敌国,也是引颈待戮的下场。

对徒景年,他也是这般提点:“这世上,可以说没人是圣人,便是现在被捧到了圣人位置上的孔丘和孟轲,也算不上什么圣人。别看那些读书人嘴上说得好听,大义凛然得厉害,实际上也就是那么回事。朝廷的俸禄看起来不少,普通老百姓有那样的钱,日子就能过得很滋润,可是,对于官员来说,就不够了!他们有了合法纳妾的资格,男人要聘请幕僚师爷,家里前院要养着管家账房护院小厮,后院要有丫鬟婆子,出门要车马轿夫,加起来一个月的钱就顶得上一年的俸禄呢!何况,还有诸多人情往来,因此,俸禄是远远不够花销的。前些年,有人为了阻止官员贪污受贿,说是要让朝廷加发养廉银,事实上,再多的养廉银也是喂不饱这些人的胃口的,跟养廉银相比,只要他们动动嘴皮子,就有人亲自上门送银子,养廉银哪有这样来得快呢?所以,只要这些人能干肯干,贪贿还在一定程度之内,不要没了良心,那就可以放过了!何况,对于这样的官员来说,你要收拾他们,这也是现成的罪名!”

承庆帝说着叹息不已:“如今的官员许多是寒门出身,这些人虽说出身不算高,没准年少的时候,也受过一些官员的欺压,但是等到他们科举及第之后,却转而开始欺压别人了,他们从小信奉的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一套,等到做官之后,自然就知道如何给自家牟利了!”

徒景年在一边听着,也觉得无奈,这种事情,古往今来,从来没消失过,当年朱元璋对贪污何等深恶痛绝,发现官员贪污银两,就扒皮充草,饶是如此,也不能制止这些人伸出来的手。宋朝算是高薪养廉了吧,但是官员真的就清廉了?以徒景年如今的阅历,还真是一时半会儿想不出什么解决办法来。真要搞什么三权分立那一套,那纯粹是动摇皇室统治的根基了,问题是,以现在这些老百姓的觉悟来看,所谓的三权分立,除了架空皇权,大概是起不到什么民主自由的作用的,所谓的民主自由,也就是只有那些有钱有权的人才能够享受到了,到了那时候,自以为是的善症,反而是祸国殃民之举了。

另外说什么官员财产公示之类的,更是痴人说梦,这年头当官的,哪个不是人精子,律法说,官员不许经商,他们就将铺子挂在奴仆的名下,反正奴仆的卖身契在自己家里面,也不怕这些人卷了钱跑了。何况,这年头又没有银行,你知道谁家有多少钱啊!什么房子地的,同样的道理,一般的官员家大业大,产业完全可以挂在亲戚甚至是族里面,就算将来抄家了,也有产业可以东山再起。

在这种生产力非常不发达的年代,很多事情你也就是想想,真要实现起来,这种地方上人治大于法治,族规大过王法的年代,那简直是寸步难行。搞到最后,还是要科教兴国吗?徒景年不由腹诽起来。

想明白之后,承庆帝也不着急了,他甚至饶有兴致地命人将江南这边有名大商人的资料送了过来,仔细翻看着,看着承庆帝嘴角的笑容,曹安平不由哆嗦了一下。

徒景年虽说发现承庆帝心情晴转阴了,但是,承庆帝让他自个回去,他也就乖乖回去了,也没有故意去打听承庆帝为什么生气,无非就是那些事情罢了,他想了想,算了一下时间,便吩咐人去膳房做了一份清火平气的羹汤,又点了几份清淡适口的点心,让人给承庆帝送了过去,自个也开始琢磨起江南这边的局势来。

江南这边差不多已经有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这也是难免的,江南人口多,相对人均耕地就少了很多,哪怕朝廷抑制兼并,但是也只能保证那些官宦人家的土地不会过多,却不能免费将耕地送给贫困的百姓,因此,没有土地的人,除了做佃户,也就是做雇工,比如说织造府,就雇佣了数百甚至是上千名织工,不过,这些织工的日子不怎么好过就是了。

徒景年并不希望出现如同英国那样羊吃人的局面,又想要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只是他之前也不是学经济的,这会儿一时半会儿也是想不到什么办法,好在这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还可以缓缓图之。

作者有话要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