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蟾经 > 第172章 称骨

第172章 称骨(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我听闻,袁天罡和李淳风,在晚年的时候,放弃世俗进山修道,修道的过程中,闲着没什么意思,两个人就背对着背坐在一块,推演天下气运。

他们,一个人从过去往未来推,一个从未来往现在推,每推演出一个影响未来走向的大事件的时候,就画一副图,写上几句谶语,以此为凭警示后人。后来这件事传到了玉皇大帝的耳朵里,玉皇大帝找人偷瞄了几眼他们所绘制的图谱,心中大骇,于是找来同样是地仙出身的陈抟老祖下界劝阻二人。

可陈抟老祖来晚一步,等他过来的时候,两个人都快推演完了,这老爷子也挺有意思,神仙嘛,爱面子,他也不好意思说你俩推演那玩意道尽天机,让这些万物主宰很没面子,所以就想了一个很巧妙的办法。

在见到袁李二人之后,陈抟老祖叉开腿站在二人面前,就说,我听说你们两个贼牛逼,啥都能算出来,是么?

袁李二人那也是牛人,见他来找茬,自然不忿,这时候,陈抟老祖指了指自己的脚下,问他俩:“既然你俩这么牛逼,那你给我算算,下一步,我是往前走还是往后走?”

当时的道家,也是一样。据说,李唐开朝开始,道家就颇受皇室信赖,与之对应,这些道家的人,对李唐正统的感情也就深厚些,另一方面,我前文也说了,道家的人,法地,法天,法道,遵循的天下至理,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他们是不可能支持的,所以,登基前后,武则天是很被道家的人看不上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武则天真正开始掌权的这段时间里,她强迫自己转变了信仰,逐渐地跟佛家的人眉来眼去,而不再用自己的热脸去贴道士们的冷屁股,说得再简单一点,武则天信道,是因为童年经历,武则天信佛,却是出于政治需要,两者的出发点大相径庭。

当然,这是题外话。

事实上,袁天罡的本事,不仅仅集中在相术这个囊括这风水,星象等学问大学科上,他更让人广为称道的技艺是“命”和“卜”。

“命”指的是“命理”说白了就是算命的法子,袁天罡算命,有一个非常独到的法子,叫“称骨”。

“称骨”不是说真的要把骨头放在秤上称一下重量,而是一种非常巧妙的卜算方式。

此话一出,袁李二人就明白了对方的来意,两个人也没多说,跟着陈抟老祖一起离开了。后来有仰慕两位高人的弟子不远千里前来求教,没在洞中见到两位大贤,却在洞中找到了很多他们留下的草稿,根据这些草稿的内容,来人整理出了很多著作,这其中,窥天道而得之的,令当年的我佩服的五体投地的一本书,便是,现在还能在书店里头买到的《推背图》,而另两部著作研究的,就是“命理”和“相术”的技艺。

据说,在袁天罡研究命理的过程中,这个奇人,发现了一个很复杂的规律,由于这个规律解释起来非常麻烦,我们就不说了,反正,根据这个规律,袁天罡研究出了“称骨”的法门。

他认为,这人的命格,跟很多因素有关系,先天的成分里头,对一个人的命运影响最大的,就是一个人出生时间。而出生的时间,可以看作四个量:年,月,日,时辰。

在袁天罡的理论里头,不同的年,不同的月,不同的时辰都可以的当作一个具体的数值来看待,这个数值,就是重量,而,四个量所代表的重量加在一起得出来的那个总的重量,会对一个人的命运产生最直接的影响。

我们举个例子,假如一个人是甲子年正月初一子时出生的,那么,在称骨算命的学问里头,甲子年的重量为“一两二钱”,正月的重量为“六钱”, 初一的重量为“五钱”,子时的重量为“一两六钱”,那么,这个的总重就是“一两二钱”加上“六钱”加上“五钱”加“一两六钱”,等于,“三两九钱”,按照图谱上的解释找到“三两九钱”的批语,就能得出一个大体的命数的说法。当然了,这都只是一个参考,要将一个人的命数算准,需要很多条件,大部分能掐会算的高手,都兼通“生辰八字”和“紫薇斗数”的学问,很多东西参杂在一起去研究,才能言之有物,要不然,不都成了百不失一的“神卦”真人了么。

当然,做为一个不世出的奇才,袁天罡的本事,远不止相术和命理学这两个方面,卜算的法门,才是这位奇人最为人所乐道的事情。袁天罡和李淳风,各有所长,但是在卜算的能耐上都差不多,此二人,金口一开,就能说出很多古往今来鲜为人知的事情,对过去了若指掌,对未来,也拿捏得极为准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