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误沾春情 > 第291章 谢宴清

第291章 谢宴清(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书童引入大门便退了下去,长生显然不是第一回来这,朝墨舟使了个眼色便主动踏入了院子。里面的占地远比墨舟以为的还要大,廊下虽有莲灯但九曲回转还是很容易迷路。

长生脚步没有一丝迟疑,两人很快抵达了一处湖边。

湖面很大,简直难以想象为何这山顶之上能有如此鬼斧神工,湖边种满了青莲,荷叶连连露珠滚动,湖畔还停摆着一只木船。

墨舟看了看湖心中央的暖阁,迟疑道,“公子在哪?”

那一场文坛盛宴至今还在天下读书人之间口口相传,也是那一场盛宴为谢宴清赢得了文坛第一圣人的尊称。

他的字金钩铁化行如流水,乃时下从未见过的书法,不仅如此,他还可随意泼墨,几番下笔便是千里江山,与棋圣斗棋也不过在作画赋文中游走,便是这样随性还是留下了无人能破的珍珑棋局。

清谈大会上,谢宴清隐在鹿临台的垂帘之后,以一人之力舌战群儒,辩古今,引经据,他所涉猎的书籍远远超过众人想象,人们惊奇的发展他不仅在历史通鉴、道教佛经有所见地,就连医经、堪舆、铸造、农事都样样精通。

文坛大儒们被一一折服,就连文儒第一人文太公都心生惭愧上前讨教。

“先生博学,我等自愧不如,老朽斗胆请问先生,以先生所见,天下人为何要读书?”

青山书院名满天下,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十六烟雨楼台,这十六楼台分别住着当今大晋最富盛名的博学者,也是青山书院得以流芳百世最重要的原因。

鹿临台,青山书院现任山长谢宴清的府居。

说起这位谢山长,天下读书人莫不尊崇。十六年前,上一任老山长卸任,青山书院举行山长大选,那年的应试题要求所有讲席分别从讲经、论证、辩学三个方面谈谈大晋的国运之道。

十六台名师各显神通,百花齐放创造出了震朝野的百家争鸣之局,最后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谢小郎君所着《论今道》拔得头筹。

这篇论《论今道》因开篇气势斐然,文采卓绝而给人印象深刻,短短八百字竟将整个朝代发展剖析了干净,里面的为君之道、为臣之道、乃至天下之道都有涉足,甚至还推演了旧习沉疴带来的政治变化。

立在垂帘之后的谢宴清静默了许久,直到有书童给他倒了一杯茶,他才突然开口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注:引用】

这二十二字一出,清谈之宴上的大儒们纷纷动容,纷纷做学子礼恭敬道,“多谢先生赐教。”

以一人之身,成天下之师,这便是谢宴清。

*

长生与墨舟一路畅通直抵鹿临台,墨舟好奇打量着院中景致,这高雅又清冷的布置总让他有股说不出的熟悉感。

很快,这位谢小郎君得到了山长和大批少年郎君的喜好,对他的论政之道推崇备至。但其中还是不乏守旧派的大儒对他口诛笔伐。

当时的文坛出现了两个极端划分,一个是以先儒为尊的守旧派,这一派遵循道法自然,喜清谈,主张文人当少功利之心寄情于山水之间,开明忘利得成佳作。

另一派则是以谢清宴为首的新锐派,这里面大多是对人生有抱负的年轻人,他们认为任何才思都不应完全脱利,读书人更不应该以清高自居,故而新锐派的文章大多针砭时弊张扬锐利。

龙朔三年,新旧之争进入了白热化。

谢宴清继承青山书院第三年,以京安文家为首的守旧大儒们纷纷上青山找谢宴清辩才。谢宴清来者不拒,在青山章台摆下清谈宴,与时下最负盛名的大家们斗字斗画斗棋斗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