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梦幻之北宋 > 第三百一十四章 震动朝野(二)

第三百一十四章 震动朝野(二)(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李琮有些佩服王麟的胆色,可做法实在是…,“陛下,臣以为就交由世人去评判吧,明之并不在乎清誉、官位,杀吴居厚确实欠妥,可又有谁敢说明之有私心?”

轰动大宋朝的密信公开了,无数人惊诧不已,什么样的理由都想过,唯独没想过会是这样,一时间说什么的都有。()国子监中更是议论纷纷,苏玲玲带着的五百多监生多数出身小户、寒门,平日最瞧不起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何况王麟为他们打开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崇拜之情简直难以言表,如何能听到别人说恩师的不好?都是读书人出身,多少也有两刷子,于是乎纷纷写文章支持王麟,和国子监里其他监生产生了非常大的对立。

陆藴本想勒令不准议论此事,可私下一想,便明白赵佶的意图,这事就是要议论,不能只从表面去看,要更深层次的挖掘,他开始组织那些博士、讲师带着各自的监生进行讨论。激愤过后,平静下来的监生开始讨论这事,几日下来便有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一旦细细推敲,就会发现很多忽略的地方,先放下王麟杀吴居厚这件事,部分监生设想了若是此事不发生,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一番可能性的推断后,监生们大吃一惊,保住河东路的吴居厚自然要论功行赏,在边军的大力支持下,入主中枢是迟早的事,而吴居厚必然要给支持他的边军回报,于是,一个利益集团便形成,再加上永兴军路,足以影响到朝局,不可否认,吴居厚也许会将大宋推向更高的地位,但也不能排除他如同安焘一样,掣肘天子,谋取私利,那元祐党争的一幕又将出现。

一些监生将讨论过程和想法写成文章,汴京士子们要想反驳,也必须从深层次去挖掘这事件背后的内容,一来二去,有些人站到了王麟一边,有些人还是持反对的态度,但不管怎样,没有了一开始的激烈言论。

随后又发生了两件事,一是涿州战报,成德军、中央禁军联手雄威军击败二十万辽军,守住涿州,但雄威军战死三万三千多人,活着的不足七千人!若不是种浩和杨应询拼着丢失定州和涿州的后果增援,雄威军将不复存在。这个战报让不少人抨击河东路和永兴军路,原因无他,秦州也是孤立无援,四个多月愣是只有一支军前去救援,再看看涿州,人家是怎么做的。没人相信两路那么多边军会抽调不出一兵一卒!

没过几日,王麟的奏折到了,明面上只是说了吴居厚不听帅令,他只得先斩后奏,并暂时让耶律特里暂代太原知府,请朝廷尽快挑选合适的人前去接任。()私下里他给赵佶写了密信,将他杀吴居厚的理由细细说了一遍。

明白王麟心思的赵佶感到非常棘手,他心里认可王麟的说法,毕竟他在安焘手上吃了大亏,可这理由无法放在台面上,朝野的争论越来越大,如何平息?皇后王氏也看了王麟的密信,不由得感叹这厮可真敢做,毫不在乎自己的名声,就为了一个强大的大宋。

如何解决王氏也是一筹莫展,她将那些告状文书又看了遍,想从中找些理由为王麟开脱,翻了好几遍还是毫无头绪,等看到一份文书中有复述王麟当日的话语时,王氏心中一动。

“官家,我有个想法,但不知结果如何。”

已经烦躁不已的赵佶听到王氏的话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一般,急切道:“快说说!”

王氏将文书中王麟说的那句话指给赵佶看,“史书是人书写的,千百年后,让后人去评论吧!”赵佶复述了一边,疑惑道:“这有何用?”

“既然后人可以评论,为何官家不让世人来评论?孰是孰非,让世人去评判!”

赵佶来了踱步,猛然抬头道:“你想将这状告文书和三郎的密信一起公布,让世人自己去想,对吧?”

“我就是这个想法,以其不明不白的让别人去猜测,不如将这前因后果公布,也省的官家替他找原由。”

赵佶觉得这是个办法,急忙召刘安世、李琮来商议,刘安世看完王麟密信,叹道:“真想不到他居然是这原由,献甫,你有何想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