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123章 梁王,好大的威风啊?

第123章 梁王,好大的威风啊?(第2 / 7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6�9�6�9朝中百官、功侯贵戚几百号人,窦太后自也不可能全部接见;

�6�9�6�9只派了身边的人,感谢大部分小虾米来探望自己,便将丞相申屠嘉、御史大夫陶青在内的寥寥几位重臣召入了殿中。

�6�9�6�9而在朝臣百官们结束朝见,依序离开长乐宫之后,已经知道今日朝议之上发生了什么的窦太后,面色也不免有些难看了起来。

�6�9�6�9——百官贵戚,不是没在窦太后面前,就《削藩策》一事告过天子启的状!

�6�9�6�9只是告了也没用;

�6�9�6�9在《削藩策》一事上,窦太后对皇帝儿子,始终持默认态度。

�6�9�6�9皇帝专横,太后又默认,朝堂无可奈何之下,这才捏着鼻子认下此事。

�6�9�6�9有了这么一套‘天子先提方案,由朝堂表决’,再经东宫太后做最后审批的政治流程,汉家的两元政体,才有了存在的现实意义。

�6�9�6�9有了这‘先在未央宫开个会,再去长乐宫请示一下’的政治流程,汉家的二元政体政治体系,才得以具备现实意义。

�6�9�6�9——在未央宫的朝议上,天子或亲自下场,或派亲信开口提,来表明自己想做某件事;

�6�9�6�9而后,百官公卿各自表达看法:是否同意这件事?

�6�9�6�9若是不同意,那不同意的依据是什么?

�6�9�6�9如果不同意的人多,且不同意的依据足够坚挺,天子便大概率会暂时搁置此事,私下折中一个更容易让朝堂接受的方案出来,而后再重新搬回朝议之上。

�6�9�6�9即:在天子犯糊涂,或者间歇性脑残的时候,东宫太后的存在,将成为保障汉天子‘别惹下大乱子’的最后一道保险锁。

�6�9�6�9也正是出于这个现实需求,汉家才会无时不刻彰显‘孝’字的重要性,并将天子本人,也圈禁在这个名为‘孝’的纸笼当中。

�6�9�6�9因为只有‘孝’字,才能给予东宫太后‘对犯糊涂的汉天子当头棒喝’,以免其铸下大错,乃至颠覆宗庙、社稷的合法权利。

�6�9�6�9今天也一样。

�6�9�6�9结束未央宫的朝议之后,功侯百官依旧是按照惯例,在丞相申屠嘉的带领下,出现在了窦太后所在的长乐宫长信殿外。

�6�9�6�9若是不同意的人少,天子则大概率会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说服这些人少数服从多数。

�6�9�6�9像前两年,天子启顶着大半个朝堂的反对,专横的强行推动《削藩策》,实际上是很不符合汉家的政治流程,以及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的。

�6�9�6�9但好在只有那么一回,天子启又羽翼丰满,稳稳把控着大权,朝堂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6�9�6�9而在未央宫的朝议结束之后,百官贵戚就会前往长乐宫,借着‘拜会太后’的名义,你一言我一语,拐弯抹角的将当日朝议的内容,对太后做一个简单汇报。

�6�9�6�9这也正是朝堂为何会在前两年,捏着鼻子认可天子启强行推动《削藩策》的原因所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