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127章 造屋上梁

第127章 造屋上梁(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吴咏则是跟在卓文宣身边迎接客人的到来,他本以为会没多少人来,不成想辰时刚过,他家准备的二十套桌凳便已经坐满客人。

今日不仅五姓家主都来了,郭肥也不知道从哪听到的消息,也赶了过来,甚至还埋怨了吴咏几句。

“我说贤侄,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你家造房时,我可是过来棒场了,怎么上大梁了,却不通知我一声。要不是我消息灵通,可就错过了一场盛宴。”

吴咏赶紧道歉说:“是小侄的疏忽,本想着现在是春忙播种的时节,叔父定然抽不开身来,就没敢叨扰您。”

本来吴咏对此还有些不理解,直到他在朱里典的书房中发现一本《黄帝宅经》,读完之后,大受启发。

《黄帝宅经》相传是黄帝所作,讲述了人与住宅的和谐,人与天地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宇宙的和谐。它的学说是以太极、阴阳、三才、四象、五行、六神、七政、八卦理论为主,强调"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严雅,乃为上吉"。

俗话说得好,有些事情你可以不信,但不能不敬畏。因此吴咏也是入乡随俗,既然身处这个时代,就要慢慢学会融入这个社会。

自从知道这些礼节后,他就开始了跟自家人一起准备了许多上大梁时要用到的东西。

当然他还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他特意换来不少铜钱,还用烤了一些小馒头,等那天"抛梁"用。

时间悄然从指缝间溜走,转眼间吴咏家的新宅就到了上大梁的日子。

时下的屋梁都是用圆木制成,是建筑中架在立柱上面的横跨构件,承受着上部构件与屋面的所有重量,是上架木构件中最重要的部分。而大梁是屋顶最高最大的一根中间梁,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上大梁是否顺利,关系到房屋的结构是否牢固。可以这么说,大梁一上,新宅基本就算建成了。

后世上梁为了图喜庆,还演化出了庆梁的仪式文化来。

就像吴咏前世小的时候,在老家里上梁的时候放上一挂的鞭炮,而工匠们则抬着梁木在鞭炮声登梯,这被称为“升梁”。梁上要插一面杏黄旗并且大梁上还要贴着红纸的条幅,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或“上梁大吉”,“吉星高照”等,另外还要在梁上挂红布表示喜庆。

这不,天刚蒙蒙亮,吴家便开始热闹起来。

很多乡亲听说吴咏家今日要上大梁,一大早便放下今日的活计过来帮忙。

男人们齐心协力在吊横梁,先放屋顶两侧小的,最中间的则是留着,等祭祀礼过后再上。

妇人们则是到厨房帮忙,有清洗蔬菜的,有清洗碗筷的,还有切菜端菜的,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

小孩子们则是在一旁跑来跑去,看看能不能顺点吃的东西。

而上梁仪式最热闹的程序是"抛梁",匠人们会站到屋顶上,将红枣、花生、糖果、钱币等物品,从梁上抛向四周,让前来看热闹的男女老幼争抢,人越多主人家越高兴,意为"财源滚滚来"。

只是后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农村造房人家越来越少,一般的住房也改用水泥、钢筋浇铸而成,上梁仪式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这时虽然还没有后世那种“庆梁”一说,但上梁礼节也是十分隆重的,不仅要祭祀祖先神明,还要宴请亲朋好友来助兴。

时下的人普遍认为,人生祸福吉凶,阴宅居一半,阳宅居一半,若是祖坟阴宅不沾凶气的话,一遇吉宅,则荣华富贵可期,若是所住阳宅衰退的话,就算有很好的阴宅福荫,还是很难发福。

所以世人对造屋上梁都十分慎重,造屋时要祭祀,上梁时也要祭祀,以求祖先和神明的保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