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168章 洛阳王孙

第168章 洛阳王孙(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自汉和帝以后,东汉帝王往往子嗣不继,朝廷为了防备万一,往往会征召宗室子弟留居洛阳。

汉和帝去世后,邓太后临朝,汉殇帝即位时才是刚刚百天的婴儿,邓太后下令将清河王刘庆的长子刘祜留在洛阳。果然,不到一年汉殇帝夭折,邓太后下令刘祜即位,他就是汉安帝。

自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开始,洛阳就是整个皇族生活的中心,皇族是洛阳城中最显赫的群体。光武帝在位期间,以他为中心的家族都是生活在洛阳的。地位最高的就是他的叔叔刘良。

由于刘秀之父刘钦早卒,刘秀兄弟由其叔父抚养成人。刘秀称帝后,封刘良为赵王。不过刘良并没有到封地去,一直生活在洛阳。刘良临终弥留之际,刘秀专门前去探望,并问叔父还有什么遗愿。

刘秀的两个侄子也被封为诸侯王,刘秀对他们关怀备至。刘秀称帝后,手足中仅有姐姐湖阳公主尚在,湖阳公主也生活在洛阳。刘秀对姐姐非常关照,曾经委婉地替姐姐向大司空宋弘提亲。

光武帝的儿子们先后被封为诸侯王,不过这些诸侯王也都没有到封地,而是留在洛阳,一直等到刘秀去世后,他们才陆续离开洛阳。

汉明帝的弟弟东平宪王刘苍与汉明帝关系最为密切,汉明帝即位后,刘苍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在朝辅政。后来刘苍多次辞职,获准后离开洛阳到封地去,但他经常来洛阳朝见汉明帝。

转眼又是几日过去,到了七月初五宴客这天。

当初众人商定是于今日请皇亲国戚及关内候爵位以上者,但五姓家族经过这些年衰落,慢慢远离了大汉朝的权力中心,因此他们对于初五日到来的人数也没抱太大的期望。

只不过是出于礼节,鬲候朱泚还是派人挨家挨户上门通知一声。

但真到了这日,他们才发现跟自己想的有些不一样。

一大早,先是南宫的窦太后派谒者送来贺寿礼,接着“永乐太后”和当今天子刘宏都分别派谒者送来寿礼。

一次刘苍来洛阳朝见汉明帝,刘苍已经明显发福,腰围见长,日子显然过得不错。闲聊的时候,汉明帝问刘苍居家过日子什么最快乐,刘苍答道:“为善最乐。”

汉明帝听后非常高兴,说道:“这句话真是配得上你这腰围!”

汉明帝的儿子也都封为王,等到汉明帝去世后,汉章帝特别仁厚,并没有打发兄弟们离开洛阳。汉明帝之子淮阳顷王父子两代都没有到封地里去。

当然按照规定诸侯王是必须到封地里去的,除非有天子特赦,否则他们想生活在洛阳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而公主则不然,她们可以名正言顺地住在洛阳。

汉和帝时,功臣梁统家族被打发回原籍,但是作为梁家儿媳的舞阴公主却得以留在洛阳。后来窦氏外戚专权,梁家进一步落难,舞阴公主也仅仅是被安置在离洛阳不到百里的新城县。

这么大的动静,一下子便惊动了洛阳城中所有权贵的眼线。

接着,凡是收到鬲候府通传的府邸,纷纷派自家子弟来给卓太君贺寿。就是那些因为有事不能来的人家,也都派家仆送来贵重贺礼一份。

这让两府众人惊喜的同时,也都有些不知所措起来。最后还是卓太君见多识广,亲自坐镇指挥,众人这才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

其实吴咏对于这些洛阳王孙的到来还是挺期待的,因为他也想见识一下这些贵族子弟到底有哪些后世传颂的名人,说不得要结交一番,以后在这汉末乱世中生存,也多个依仗。

最近他出入皇宫,看过不少资料,对这洛阳王孙也有一些基本了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