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267章 张角和太平道

第267章 张角和太平道(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豪族家的医者求教医术。好不容易有了几次机会,别人却高谈阔论,闪烁其辞,根本不愿传授具体的治疗病例。张角费了好大的周折,搜集到三本医书。细细研读后,收益不大。每到关键处,或深晦难懂,或语焉不详。而且医书之间,相互矛盾,让张角难以取舍。张角就这样边研习医术,边为人治病。

直到二十五岁,张角的医术还是没有大的进展。求他看病的人,有吃了他开的药病情减轻的,也有没有效果的,还有少数病情加重的,更有三五例被他治死的。其中最严重的是邻村李家的独子吃了他开的药两天后死了。李家不肯罢休,还是看在张角态度好,又赔了十石粮食,才没有拉他去见官。

为此张角很苦恼。他行医的目的完全是想减轻病人的痛苦,对一些家境贫寒的人少收钱甚至不收钱,不仅没有赢得名声,很多病人还不能理解他的一片苦心。

在此山寨的最中央之处有一座庞大府邸,居住的正是太平道首领张角。

张角出生在巨鹿城北一个中型地主之

家,有良田数百亩,家道殷实。少年时期,张角勤奋好学,一心想考入洛阳太学进入仕途。

时下朝廷有明确的规定,六百石以上官员的子弟可直接进入洛阳太学读书,三百石以上官员子弟可直接进入郡学读书。

因此洛阳太学和各地郡学的名额被各级官吏占了一大半,剩下的名额在巨鹿这样的人口大郡,学子们竟争相当激烈。张角参加过数次朝廷拔举太学和郡学学子的五经答辩,尽管他对五经已背得滚瓜烂熟,但还是名落孙山。不谈洛阳太学,连郡学都进不了。

巨鹿郡,秦置,因大陆泽(钜鹿泽)而得名,秦分赵国旧地设置,属冀州。

巨鹿郡地处古黄河、漳河冲积平原,北边是安平国,与清河、广平、赵国、常山郡为邻。

面积不大,却有户十五万五千九百五十一,口八十二万七千一百七十七,可谓是一等一的人口大郡。

西汉初析巨鹿县置瘿陶县,二县均属巨鹿郡,郡治瘿陶。

巨鹿县城,自光武中兴以来,一直是耿家的封地所在,是光武帝当年为表彰耿家先祖耿纯忠心汉室,一心为国,辅助大汉再起地封赏。

巨鹿是一个人口大郡,豪族林立。张角的家境和名望,指望郡守举孝廉入仕的机会渺茫。到张角十八岁时,他对自己的人生规划作了重大调整。决定放弃入仕的想法,做一名医者,济世救人,也不枉为人一世。医者尽管被世家子弟看不起,但在民间还是大受欢迎和尊敬的。

张角是一个很执着的人,认定了的事情就会全身心地去做。但张角学医的路上也碰到了很大的障碍,就是良师难寻。

在巨鹿及周边地区,一些医术高明的医师一般都被世家豪族高薪聘去当私家医者了,而一些游方医者医术就差多了(游方医者一旦医术有了积累,名声鹊起,也会被豪族聘走。因为当豪族的私家医者待遇高,人又轻松)。

张角跟了一个游方医者学徒两年,也只做到略通医理。

张角曾向

然而,人心思变,自光武帝之后,将近两百年地时光变迁,昔日忠心耿耿,一心为汉效命的耿家已经变质。

一百多年过去耿家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为大汉朝最顶尖的世家豪门之一。

两百年的繁荣富贵已经腐朽了耿家之人地灵魂,现在地耿家在大汉朝风雨飘摇之际,首先想到的并不是为国效力,而是如何乘机壮大己身,如何在大汉朝身上吸血噬肉。

在巨鹿城城东十里之外有一处山岭,在山岭之中坐落着一座巨大的山寨。

此山寨面积广大,竟然居有数万平民百姓,若是有人能够细心的去观察,就会发现,这些百姓大多数为瘦弱不堪,其中还有不少妇孺老弱存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