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江湖小人 > 第二十节 梁晋争锋

第二十节 梁晋争锋(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过真定时,住在乡人王德明处,王德明问道:“你这是要去哪里?”韩延徽淡然一笑:“如今河北之地,尽为晋有,英雄辈出,难有用武之地,我准备再往朔北。”王德明大惊道:“你叛而复往,已是信义尽失,此去朔北,恐怕是凶多吉少。”韩延徽摇头道:“契丹主自我去后,如失手目,寝食难安,我今归去,他手目复全,又怎肯加害与我?”

韩延徽省母后回到契丹,契丹主闻其至,大喜过望,如自天而下,拊其背曰:“向者何往?”韩延徽答道:“思母,欲告归,恐不听,故私归也!”契丹主明知而不问,待之益厚。

“晋王”遣使至契丹,韩延徽寓书“晋王”,叙所以北去之意,曰:“非不恋明主,非不思故乡,所以不留,乃惧王緘之谗耳!因以老母为托。今延徽在北,契丹必不南牧,请英主明察。”

后梁贞明三年(公元917年),晋将李存矩在新州命民出马,又强征民为兵,裨将卢文进杀李存矩,逃往契丹。契丹在卢文进的引领下,围攻幽州,众号百万。晋王与梁相持于河上,命李嗣源、李存审、阎宝救幽州,三将从易州北上,由山中潜行至幽州,大败契丹。

刘岩在广州称帝,国号“大越”。

后梁乾化五年(公元915年),“蜀”王建乘梁晋相争之时,取“岐”秦、凤、阶、成四州。刘岩求封“南越王”被拒,遂与梁绝。

梁杨师厚死,朝命分魏博为两镇,命开封尹刘鄩率军监督,割相、澶、卫三州为昭德军,分魏博军半数赴相州。魏博军因族姻关系,不肯分迁,遂迫天雄节度使贺德伦降晋。“晋王”李存勖东下,收杨师厚“银枪都”数千人为亲军。梁刘鄩进迫魏县,与李存勖夹漳河相持不下。刘鄩谋袭晋阳,阻于淫雨,为晋昭义节度使李嗣源所觉,回屯莘县,继续相持。

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刘鄩与“晋王”会战于魏州,李存勖陷入乱军,为李嗣源偏将石敬瑭率十余勇士所救,李存勖抚其背而壮之。石敬瑭由是声威大振,名噪一时。刘鄩战败,脱身南奔黎阳济河,退保滑州。梁王檀发关西兵,出阴地关,袭晋阳,城中无备,河东监军张承业据守,云州节度使贺德伦部大多逃逸,张承业惧贺德伦为叛,诛杀贺德伦及其部众。昭义李嗣源驰援,王檀退去。晋军乘胜取卫、磁、洺、相、邢、沧、贝七州,刘鄩死保黎阳,击退晋军,梁在河北仅有黎阳。

是年,“蜀”王建再攻“岐”,围凤翔,旋因大雪而退。“蜀”改元天汉,改国号“大汉”。

契丹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国“契丹”,建元神册,是为契丹太祖。其建国之策,多出于韩延徽之手。

后梁贞明四年(公元918年),于唐乾宁四年投奔杨行密的原兖州朱瑾与徐温子徐知训冲突,朱瑾杀徐知训,众将群起,朱瑾自杀。徐知浩从润州渡江至扬州,抚定军府,徐温自昇州归来,见此,遂令徐知浩执吴政。“吴”取虔州,执谭全播。

契丹大兴土木,令建孔庙、佛寺、道观。

刘岩改国号“汉”,史称“南汉”。

王建复国号为“蜀”后不久,为杜笑、杜从法兄弟刺杀而死,杜氏兄弟旋为龙门山太子城“唐门”唐道袭所杀,王建子王衍立。

幽州安次人韩延徽与韩知古一文一武,并称“契丹双韩”。

韩延徽与韩知古在梁开平三年一前一后进入契丹。其时,韩延徽与冯道同为刘守光参军,出使契丹时,韩延徽自持乃中原华府之人,拒不叩拜蛮主。耶律阿保机怒其不拜,使之牧马于野。

当时,契丹速律后闻知此人素有谋略,颇知属文,乃谓契丹主曰:“其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围!宜礼而用之。”耶律阿保机亦素闻其名,遂用之为谋主。

韩延徽感念契丹主的恩遇,兼之毕生所学,得以尽情施展,大慰平生。遂尽展所学,建牙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人,使其各有配偶,垦艺荒田。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亦少。契丹能够威服诸国,韩延徽功不可没。

后来,韩延徽逃离契丹,往奔晋阳,投奔于梁开平二年嗣位的李克用之子“晋王”李存勗。“晋王”以苏武、张骞视之,格外恩重,并将他安置在幕府,掌书记王緘嫉他之能,遂暗中欲与加害。韩延徽明察秋毫,遂向“晋王”辞行,请求东归省母,实则再投契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