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江湖小人 > 第二十二节 凡尘仙踪

第二十二节 凡尘仙踪(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安重诲欲分东川之阆、果二州为保宁军,又传将分西川,孟知祥遂与董璋谋,共拒朝廷。天成五年,蜀中董璋、孟知祥联手起兵反唐。唐明宗遣石敬瑭伐蜀,石敬瑭前锋攻陷剑门,孟知祥遣兵扼守剑州天险,石敬瑭屡攻不克。朝臣皆言蜀地不可伐,独安重诲一意孤行,并自请为帅伐蜀。长兴二年,朝命石敬瑭退兵。趁安重诲不在朝中,众文武大臣群起攻之,言安重诲结党营私,拥兵自重,意欲谋反。唐明宗大怒,下旨召还安重诲,罢免其枢密使,旋遣使杀之,中外抚手相庆。

此次,陈抟闻之安重诲已死,遂雄心再起,赴京赶考。谁知又是名落孙山,心情极其沮丧,遂发誓此生永不入朝。离京出城,左右无事,陈抟遂起了娱情山水之念,径自冒昧地夜上嵩山。

忽然,寺门“呀”的一声,开了一条缝。一位少年僧人,探出头来问道:“施主可是从洛阳来?”陈抟不禁哑然失色。僧人接着道:“方丈大师请施主到后禅堂说话。”陈抟跟在僧人身后,心想:“世人都道新任少林寺方丈寂空禅师禅学渊博、知古通今,果然有些门道。”

“施主!此来可是欲知前程?”寂空禅师望着陈抟,目光淡定,微笑问道。陈抟赶忙起身再拜,道:“大师真乃神人也!”于是,将自己四十余年屡试不第的经历一一道来。

寂空禅师听罢笑道:“施主与贫僧年貌相当,却如此执着,难能可贵啊!值此乱世,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可惜没有晋身之道耳!恰逢中秋,敝寺倒有些仙逸佳客,施主不妨和他们聊聊,或许有些裨益。”

洛阳兵变,诸军入城大掠,唐庄宗亦为乱军所杀,唐庄宗临死之际,遣使至长安,杀“蜀”主王衍全族。李嗣源兵入洛阳,称监国,将唐庄宗采自民间的三千宫女,遣使送还家园。杀被唐庄宗赐号“丰财赡国功臣”、狂征暴敛、十恶不赦的租庸使孔谦,民心大快。命三司仍由宰相专判,罢诸道监军。唐庄宗子“魏王”李继岌还至渭阳,自杀。李嗣源即皇位,是为唐明宗。

五月,以郑珏、任圜为宰相。任圜知人善任,文武全才,为枢密使安重诲所忌。唐明宗不识字,常命安重诲朗读奏章,安重诲亦不能全部通晓。遂置端明殿学士,以冯道、赵凤任其职。唐明宗令捕李绍钦、李绍冲二人入狱,旋释之,放归田里。翌年,流放李绍钦辽州、李绍冲端州,旋即同制赐死,灭杀全族,一代“偷天墓盗”终未逃过上天血腥的惩罚。

唐庄宗义子武宁节度使李绍真,本梁陕州留后霍彦威,唐庄宗使改今名。因从唐明宗平潞州,授徐州节度使。后再从唐明宗讨伐契丹,为副使,屡建奇功,为唐明宗所用,且有拥戴之功,尤厚之,使复本名。唐庄宗众多义子,唯霍彦威得以保全,善始善终。

是年,契丹大军进至忽汗城,“渤海王”大凐潠出降,渤海国亡。契丹改元天显,改渤海国为东丹,忽汗城为天福城,留兵镇压各地军民的反抗。七月,耶律阿保机死,速律后摄军国事。

契丹卢龙节度使卢文进以平州归唐。“闽王”王延翰称“大闽国王”,其弟泉州刺史王延钧、建州刺史王延禀袭福州,杀王延翰,王延禀推王延钧为威武留后。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增置左右牙兵、飞棹兵,斩杀朝廷所派监军李严,潜谋割据。

少林寺,立雪亭。

青州兵变,监军使杨希望、指挥使王公俨拥节度副使韩光嗣为留后,据青州,逐前往邺都平叛归来的青州节度使符习。唐明宗遂迁符习为天平节度使,遣平卢节度使霍彦威平叛,杀韩光嗣、杨希望、王公俨三人。韩光嗣子韩熙载星夜奔“吴”。

大长和国郑仁旻死,其子郑隆禀嗣立。

后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中秋。嵩山,少林寺。

一轮皎洁的明月照在古松掩映下的黄墙碧瓦、气势巍峨的古寺。一位面目清奇的六十岁左右的紫衣人,踯躅在寺门外,有些进退两难,他就是当世奇士陈抟。

唐明宗初年,执宰大臣安重诲胸无点墨,手无缚鸡之力,却得到唐明宗宠信,极力打压才德兼备之士。天成二年,宣武节度使朱守殷据汴州叛唐,旋即败死。朱守殷少为唐庄宗之奴,好言人**长短,遂得任用,实无才干,无自知之明,欲为李存勗复仇而反,汴人不附,唐军至,即败死。安重诲借机诬陷前宰相豆卢革及宰相任圜,二人随即为安重诲遣人矫制杀之,唐明宗知而不问。长兴元年,安重诲唆使河中节度使杨彦温逐走唐明宗养子“潞王”李从珂,再派兵伐叛,杀杨彦温灭口,藉此诬陷李从珂,请唐明宗治其罪,唐明宗不许。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