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五代十国往事 > 五代十国往事 第320章 前蜀尾声

五代十国往事 第320章 前蜀尾声(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后唐灭前蜀的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非常迷惑,非常诡异。比如它的过程,后唐的本意是来打家劫舍,如同契丹骚扰河北一样,见好就收,抢一把就跑,却不料瞎猫捡到死耗子,前蜀直接六分投。

而最诡异之处则是它的结局和影响。这场战争持续时间很短,人员伤亡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绝称不上什么战争泥淖,但它仍然把作为战胜方的后唐拖垮,在前蜀被灭之后,后唐帝国立即陷入崩溃的边缘,仅仅过了不到半年,李存勖就死于兵变,江山易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细细品读,不仅没有诟骂王宗衍,反而有劝谏当今圣上的意思,似有一种“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韵味。

明宗李嗣源对牛希济不辱旧主的忠义气节深表赞赏,夸他是世所罕见的忠孝之士,即刻拜为雍州节度副使。

牛希济擅长诗词,所填的一首《临江仙》最被世人称赞,咏古抒怀,为词的发展开拓了新路。

家贫有贤妻,国破有忠臣。马全绝食殉蜀,牛希济不辱旧主,虽为亡国之臣,却仍然青史留名。

史官在对前蜀君臣盖棺定论时,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对前蜀的惋惜之情,认为前蜀本可以多苟延残喘几年的,因为李存勖远不如司马昭,李继岌、郭崇韬也不如邓艾、钟会,而且后唐仅控制了半个中国,实力相对还比较微弱,又有淮南等强藩割据,自身也存在政治昏暗腐败等致命矛盾。

独向长安尽惆怅,力微何路报君亲。”

题写完毕,蒲禹卿把笔往地上一扔,甩袖离去,从此下落不明。我不希望他投崖赴水殉国,更希望他能隐居山林寺庙。

马全

历事王建、王宗衍父子两朝,官至永平军节度使兼侍中,也在“王宗衍一行”之列,王宗衍遭秦川驿之祸后,剩余文武百官最终于6月抵达洛阳,后唐朝廷将他们全部赦免,并给予响应的官职,赏赐抚慰。自宰相王锴以下,所有人都欢天喜地,谢恩不止,唯独马全仰天长叹,说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国亡至此,吾等臣子生不如死!于是绝食而死。

牛希济

连蜀人都说后唐虽然大举伐蜀,但连唐人都没有十足的信心,甚至没有坚定的信念。

我们在前文也铺垫过,后唐只派来六万兵马,而且粮草不足。其实后唐的处境是不支持发动一场大规模的灭国之战的,李存勖亦有自知之明,所以其本意是以灭国为名,而行劫掠之实,目的止在于劫掠蜀地的金银绸缎(虽意在伐蜀,亦未有必然之计,止于求金帛锦绣,以自足其所欲)。

只是后唐万万没想到,居然未遭抵抗,前蜀军队争相投降,就这么稀里糊涂被迎进了成都,一不留神灭了个国……

在李存勖的本纪中,最常见的就是“猎”字,整日打猎无度,而在王宗衍的本纪中,最常见的便是“游”字,骨灰级旅游发烧友。二人真的是半斤八两,豁嘴子吃肉——肥也别说肥。

史官甚至也意淫道:“如果王宗衍能勤于政事,以资财贿赂四邻左右,搞好睦邻关系,也许可以迁延国祚,以待真命天子来收拾……”前蜀该亡,只是不该被李存勖灭亡。

前蜀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王宗衍一行”之列。一日,当时的后唐皇帝——明宗李嗣源,宣前蜀宰相王锴、张格、庾传素及翰林学士牛希济等进殿,然后各赐一韵,命作七言律诗,主题是“蜀主降唐”。

破鼓万人捶,王锴等人的诗作都是对旧主王宗衍的冷嘲热讽,指责他僭越称帝、荒淫无道……像一条条摇尾乞怜的舔狗,极尽全力舔菊后唐。

唯有牛希济没有诽谤旧主,只说是前蜀气数已尽,天命所归而已。

诗的末尾云:

“古往今来亦如此,几曾欢笑几潸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