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五代十国往事 > 五代十国往事 第855章 泽潞之战2

五代十国往事 第855章 泽潞之战2(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赵华的劝告被淹没在喧闹喜庆中。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见李筠已经纳了投名状,北汉刘承钧非常高兴,表示热烈欢迎李筠同志加入“大契丹共荣圈”,并表示自己愿意去契丹搬请救兵,辽、汉、潞联军南下,灭了大宋。

刘继冲赶紧叫停,转述了李筠的意思,咱们汉人的事情还是由汉人来解决吧,北汉出兵即可,千万不要联合契丹人!

李筠叮嘱北汉不要联合契丹,主要有着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首先,李筠存在着严重的战略误判,认为自己会一呼百应,像李从珂那样,被敌人山呼万岁,抬入汴州,扶上龙椅;

其次,李筠对自己的军事实力有着严重误判,他的确有多年的对辽实战经验,近几年更是与北汉多次兵戎相见,作战经验丰富。但他与辽国的对抗大多是边境冲突的级别,是娱乐局,不是排位、巅峰;而他与北汉近期的所谓“作战”,则是偷野、烧村,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领着军队对北汉百姓打砸抢烧,日常虐菜。

李守节还是图样图森破了,没有识破这位慈祥大叔的险恶用意,没能当场据理力争,竟然驰归潞州,继续劝谏父亲李筠。

李筠真恨不得一巴掌踹死他,“你若死在汴州,全天下都会骂赵匡胤;你回了潞州,全天下都会骂我!”

一不做,二不休,李筠当即找来幕僚,布置了一篇命题作文,题材是檄文,以反宋、反赵匡胤为主题,要求“辞多不逊”,骂死他丫的!

潞州官宣造反。

李筠的幕僚闾丘仲卿献计献策,认为李筠势单力孤,即便与北汉结援,也难与大宋相抗衡,所以正确的反宋姿势应该是向西发展,控制怀州、孟州、洛阳等,以一记右勾拳迂回汴州,积蓄力量,循序渐进,千万不要直接南下泽州与大宋正面硬刚。

再次,李筠不仅勾结了北汉,还勾结了扬州的李重进,相约南北夹攻。

总之,李筠认为自己一举推翻大宋,不能说是十拿九稳吧,那起码也是板儿上钉钉。

所以最后一个顾虑、也是最根本的顾虑,就是担心胜利果实被契丹抢走,自己不愿为契丹火中取栗。这一点与刘崇在“高平之战”中禁止契丹兵参战的想法不谋而合。

听到李筠如此胸有成竹,刘承钧更是喜不自禁,当即调发全国精锐,兵出团柏谷,南下泽潞会师。

刘承钧御驾亲征,在汾水河畔大宴群臣,北汉群臣纷纷畅想入主中原之后的美好生活,唯独他的智囊赵华对此表示了担忧,说李筠这家伙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起兵过于鲁莽草率,恐怕难以成事,劝刘承钧要谨慎。

然而李筠却不以为然,“吾周朝宿将,与世宗义同昆弟,禁卫皆旧人,闻吾之来,必倒戈归我”,他认为自己德高望重,对自己的人缘信心爆棚,似乎只要自己振臂一呼,中原王朝就改姓李了。同时,他对自己的军事实力也有着迷之自信,“况有儋珪枪、拨汗马,何忧天下哉?”

儋珪,李筠手下一员猛将,善使枪,骁勇无敌;拨汗马,是李筠的坐骑,日驰七百里。

一员猛将、一匹宝马,对战争的作用不能说是杯水车薪吧,那起码也是沧海一粟,李筠显然没读过三国,不知道拥有吕布和赤兔马的董卓的悲惨下场。

李筠不是李从珂,赵匡胤更不是李从厚。李筠在战争开始之前就已经败了,注定无法复刻李从珂的凤翔起兵。

官宣造反后,李筠逮捕了监军周光逊等人,然后派精锐部队闪击泽州,成功将其攻克,诛杀泽州刺史张福,随后派亲信牙将刘继冲(又作刘忠)、幕僚孙孚押解着周光逊等人前往北汉,汇报自己起兵的情况,向北汉称臣,寻求北汉的援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