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五代十国往事 > 五代十国往事 第876章 周行逢治楚(中)

五代十国往事 第876章 周行逢治楚(中)(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徐仲雅偏偏用鹦鹉学舌来一箭双雕地讽刺,既拿“夷音”来嘲笑他的出身,又隐喻他附庸风雅,鹦鹉学舌。

周行逢恼羞成怒,终于撕下了“礼贤下士”的伪装,将徐仲雅再次流放邵州。不是不想杀他,只是“以仲雅故名望,未敢加诛”。

遭到流放后的徐仲雅,某日到山上闲逛洗涤心灵,到寺中礼佛思考人生,忽然目睹了僧人们剥棕树皮,灵感迸发,当即写下一篇《咏棕树》明志:

“叶似新蒲绿,身如乱锦缠。

任君千度剥,意气自冲天。”

据史籍记载,王逵等人搞事之初,招兵买马,拉拢队伍,凡是能前来投军的,一律授予司空、太保等三公高位,当时在朗州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流氓混混、痞子无赖,位列三公者无计其数,在周行逢统治期间,“检校官至三公者以千数”。

除了有功之人,有时候周行逢等人也会因自己的主观情感而封赏。例如一位名叫“仁及”的僧人,很受周行逢信任,甚至让他参与军府大事的决策,后来周行逢给这位仁及和尚加了“检校司空”,还给他娶了还几个老婆,出入配有仪仗队,规格是王公之例。

太平天国曾遭一位秀才作对联讥讽,“一统江山,五十七里有半;满朝文武,三百六行俱全”。

面对沐猴而冠、器小易盈的暴发户周行逢,徐仲雅亦用“弥天太保、遍地司空”八个大字讽刺之。

周行逢被怼得头冒绿光。

《全唐诗》收录了徐仲雅的六首作品。

徐仲雅这种远近闻名的文化大V不敢杀,那么普通百姓呢?史籍记载“民过无大小俱死”,不管犯了什么错,一律死刑。人家别的地方倡导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周行逢贯彻的则是“死刑面前人人平等”。看几个案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几天后,周行逢又大宴幕僚将佐。周行逢的普通话不太标准,有“夷音”,很多发音都出现了谬误。

徐仲雅又继续讽刺道:“不于五月五剪舌,致使乖错如此。”

五月五端午节,民间还有一种习俗,就是养八哥、鹦鹉的,要在这一天给鸟儿剪舌头,据说有助于开口学舌。

周行逢是朗州武陵人,出身于贫寒的农家,少年时混迹于“道儿”上,后因犯法,刺配辰州铜矿坑,脸上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之后从军。自古以来,武陵境内就生活着一大批少数民族,汉朝时统称之为“武陵蛮”,想一想朗州上一任军阀——“盖非人类”的雷满吧。

所以周行逢有两大忌讳,首当其冲就是被当做“武陵蛮”、蛮夷;其次便是他那焚书坑儒般的文化程度。顺便多提一句,脸上的刺字并非他的忌讳,有人曾劝他用药膏抹去,做个整容啥的,而他却说汉朝名将英布的脸上也有刺字,不照样是盖世大英雄嘛,我也如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