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五代十国往事 > 五代十国往事 第935章 压力山大

五代十国往事 第935章 压力山大(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很快,南汉被灭。李煜赶紧派弟弟李从善入宋进贡,祝贺大宋收复岭南。这次入贡比较有意思,因为南唐在原有的贡品之外,还额外附上了占城(今越南南部政权)、闍婆(今印尼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大食(阿拉伯帝国)给南唐的贡礼,表示自己只是天朝上国的附庸,不敢擅专外交,这些都是番邦小国孝敬“中国”的,我只是代收……

灭掉南汉后,大宋在汉阳屯集重兵,此举吓坏了李煜。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是长江中游重镇,水系发达,交通便利,特别适合战略投送,在此处屯集重兵,犹如在南唐的头上悬了一把利剑。

有商人向李煜报告说大宋在荆南建造了数千艘各式战舰,其吞并南唐的意图很明显了,请李煜速派奇兵去荆南一把火烧了它们。

此人名叫卢绛,之前主动给枢密使陈乔投稿,获得了陈乔的赏识,提拔他当沿江巡检,也就是长江巡逻队长,负责长江边防巡察等工作。卢绛是个硬核狠人,到任后募集亡命之徒,组建了一支水军独立团,然后多次伏击吴越国水军,俘虏了数百艘吴越国战船,提高了南唐的水师装备水平,更磨炼出一支实战经验丰富的水面武装力量。

之前,卢绛就多次上疏李煜,说吴越国跟我们是几十年的世仇,将来中原若南侵,吴越国必会充当带路党,与中原形成犄角之势夹攻于我,所以……我之前常说南唐富强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灭掉吴越国,现在我要更正一下:南唐要想富强,先要灭掉吴越国。

如今,卢绛再次上表,请求趁大宋无暇东顾之际,赶紧灭掉吴越国,以免将来遭受夹攻。事实证明,卢绛的预言是非常精准的,后来大宋灭南唐,吴越国果然出兵夹攻。

李煜否决,说吴越国向来是中原的狗腿子,我们可惹不起(大朝附庸,安敢加兵)。

“其实也不难。”卢绛随即献上一计,跟林仁肇的“假谋反”有异曲同工之妙:

林仁肇指出,现在大宋在江北诸州的兵力很薄弱,每州驻军不过才几百人,大宋前年灭蜀,今又侵岭南,战线过长,往返有数千里之遥,师老兵疲,臣的计划是这样的:给我数万精兵,我先攻占寿州,扼住正阳浮桥,然后振臂一呼,团结起江北遗老遗少,则可收复江北之地,复我故国疆域!宋师若来,我就凭借淮河之险抵御。如此一来,宋师的战线将从淮河一直延伸到岭南,直达川蜀,他们疲于应对,我们大功告成!

在奏章最后,林仁肇还特意强调:为了免除陛下的后顾之忧,我在起兵之日,就宣布叛乱,您也顺势宣布我是叛军,这样,如果我成功了,那么南唐享受其利,如果我失败了,就请诛杀我全家,以证明这是我的个人行为,与陛下无关、与南唐无关,我绝不牵连陛下!

林仁肇是闽国旧将,南唐灭闽后归附南唐,在“三征淮南”中表现突出,受到重用,是南唐着名的鹰派人物。有气势有胆略有魄力……唯独没有政治头脑。

史书说李煜“惧,不敢从”。李煜之惧,惧在两个主要方面。

首先是军事上,这个最直观。直取寿州、往据正阳,也许可以通过偷袭来实现,但振臂一呼、天下云集响应,然后顷刻间控制江北全境、夺回淮河控制权,这个就异想天开了。南唐将士们要真有这个实力,又怎会沦落到今天这般地步?

臣先据宣州、歙州而“叛”,陛下就大张旗鼓地兴兵平叛,并向吴越国乞兵支援,等吴越国的援兵到了之后,陛下给他们来个“鸿门宴”,拒而杀之,我则领兵直扑吴越国境内。咱君臣俩唱这么一出双簧,吴越国就完蛋了。

同理,在军事层面就很难实现。万一人家吴越国拒绝支援呢?或者只是嘴上声援两句呢?或者只派来不痛不痒的一两千人?

其次还是那句话,您是想“假叛乱”,还是“假假叛乱”?

最后,无论是林仁肇还是卢绛,即便是“假叛乱”,也容易弄巧成拙,因为南唐现在称臣于宋,如果境内发生叛乱,那么大宋就有出兵平叛的义务,这不是引狼入室吗?想一想湖南周保权是怎么移民汴州的……请神容易送神难,即便真有了叛乱,都要想方设法藏着掖着,瞒着大宋,您还主动张罗着叛乱,嫌大宋没有出兵的理由吗?

李煜果断拒绝了林仁肇和卢绛的提议。

其次则是政治上。林仁肇已经挑明,为了不牵扯李煜,自己要“假谋反”,以叛军之名推动这次军事行动。另外,这次行动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李煜要拨给林仁肇数万精兵,而这几乎是南唐的全部家底儿。

那么问题来了……您到底是“假谋反”呢,还是“假假谋反”?

林仁肇,虽是李璟时期的功勋老将,但毕竟是降将出身,且不说他降将的身份,即便是根红苗正的革命老同志,要抽调走全国精锐,然后光明正大地“造反”,主子会同意吗?

很多人误以为李煜的“惧”是惧怕大宋,担心打不过大宋。其实李煜真正惧怕的是林仁肇。

林仁肇并不孤独,想“假谋反”的还有一个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