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辛亥科技帝国 > 第一百四十四章 出兵漠北

第一百四十四章 出兵漠北(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袁世凯是民国临时大总统又是陆海军大元帅,由亲自担任处长,王士珍这个副处长就算是三军副总司令了!徐世昌话里的用意已经极为明显了,就是要夺了段祺瑞的兵权,架空陆军部,重新整合北洋。王士珍是出名的淡泊,而且对清室忠心耿耿,民国刚刚建立就挂冠而去,回正定老家种田去了。况且王士珍也是多年没有亲自下部队掌兵了,不可能对袁世凯构成威胁。

这蒙古,打了麻烦,不打还是个麻烦!

最终还是袁世凯打破了这死寂的沉默,笑着道:“都怎么了?

三人沉默良久之后,杨士琦突然冷冷的道:“这模范团必须要办,而且要大张旗鼓的办!”

袁世凯对他太了解了,知道他一定有了成算,于是不动声色的道:“杏城,以你之见如何办才妥当?”

杨士琦嘴角挑出一丝轻笑:“大总统当年能办出小站新军取代了老迈的淮军,如今就不能再办一支模范团?离开陆军部,咱就没本事练兵了?”

也难怪袁世凯心烦意乱,这几天求见的北洋众将走了一拨又来一拨,每人都是一身戎装上挂满勋章,拍着胸脯请战。而陆军部则是一拖再拖,袁世凯问急了就是一句话:没钱!

这倒是句实话,燕京临时政斧已经罗掘俱穷,心肝宝贝的第三师也只发了七成的饷,这还是北洋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头一遭,自打袁世凯在小站练兵的时候,最重视的事情就把足额的军饷亲手发到士兵的手上。

自打《定蒙疆》唱红了燕京城之后,各个政党和民间团体在报纸上喋喋不休的谈论着蒙古的局势,参议院一天几个呈文发到总统府,痛斥政斧的无能和软弱,直接说要是没有能力保卫疆土就让他们滚蛋让贤。南方各省都督调门越唱越高,就差指着鼻子骂袁世凯是汉歼了。俄国公使叫嚣如果民国政斧任由这种反俄的论调弥漫下去,就要杯葛善后大借款。德国、美国公使倒是把总统府的门槛都踏破了,明着暗着给袁世凯打气撑腰。而一直和袁世凯私交最密切也是袁世凯最关注的英国公使朱尔典倒是一言不发,最后干脆以养病为名回了伦敦。

大英帝国在这个年代是全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也是唯一能在全球进行舰队补给的国家。甭看美国人财大气粗,吹气球般的鼓捣出个大白舰队,然后人五人六的环游世界。如果英国人不许他们使用英国殖民地的港口,大白舰队连家门都出不去。曰俄战争的时候就是个例子,英国人瞧俄国不顺眼,使得俄国舰队一路上受尽折磨,连葡萄牙这种蕞尔小国都敢拒绝让他们进港休整,如果不是德国人暗地相助,俄国舰队压根就到不了远东。

英国不表态令袁世凯惴惴不安,更令他心痛的是,当年铁板一块的北洋却在呈现离心离德的局面。自打被清廷发配到洹水钓鱼之后,北洋众将就逐渐各成体系,别说多年不亲自掌兵的袁世凯无法像当年那样如臂使指,就连掌管陆军部的段祺瑞都感觉难以驾驭。如今袁世凯只是凭借着无人能及的威望勉强维持北洋表面上的统一,一旦开战之后会是什么样的局面,他还真难以掌控。

袁世凯先是沉吟良久,突然一掌拍到桌上道:“好!杏城说的是!”

徐世昌和袁世凯是半辈子的朋友,对他的心思早已看得透透的,也附和道:“杏城说的有理,这模范团就得办的热热闹闹的,起码要有一个师的规模。”

袁世凯摩掌笑道:“那人选呢?华浦要睡到中午才起床,芝泉也经常不到衙署办公,北洋暮气已深,无可用之人。”

杨士琦笑道:“当年大总统可以破格提拔冯华浦和段芝泉,今天何妨不拘一格呢?人才有的是,大总统拣选一下就是了。”

徐世昌也点头道:“大总统可以设一个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也给芝泉分分劳,我看这个处长由大总统亲自担任,副处长就请王聘卿来干,有他坐镇的话,北洋众将多少也会收敛些!”

蒙疆纵横千里,比很多欧陆强国的面积都大许多,哲布尊丹巴、福胜、乌泰等人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北洋无论调出哪个师都能轻易的犁庭扫穴,只是这将使统兵的大将威望陡升,北洋内部的平衡将被瞬间打破,这种后果是袁世凯无法接受的,这甚至会威胁到他的地位。但是按照陆军部的要求从北洋各支军队中抽调骨干成立一支模范团,岂不是又是一个小站新军?

段祺瑞的老婆都是袁世凯的干女儿,住的房子也是袁世凯赏赐的,倒是却在背地里培植自己的势力,也真是混账王八蛋,还有那个徐树铮,更是人嫌狗不待见的东西。段祺瑞这个干女婿加上在他背后煽风点火的小扇子徐树铮,再有一支效忠他们的武力,恐怕北洋连表面上的统一都难以维持了。

更可气的是安徽的柴东亮,不但编了一出《定蒙疆》,当面演给各国公使看,而且最近一天几个电报发给陆军部和总统府,主动请缨要出兵塞外平定漠北。不仅如此,他还在报纸上公开宣称,江淮革命军出塞平叛,不要中央政斧一分钱,全部军饷武器由他自筹。报界对他维护国家统一的举动极尽溢美之词,对至今态度不明的中央政斧则是冷嘲热讽。

袁世凯倒不是怕柴东亮有什么异动,他的大本营远在安庆,一支孤军有什么能为?只要截断了他的粮饷供应,这支军队就会土崩瓦解。真正令袁世凯头疼是的,蒙古的背后是虎视眈眈的沙俄,而柴东亮又摆明了反俄的态度,让他出兵万一引起国际争端,燕京临时政斧还得替他擦屁股,袁世凯已经被善后大借款弄的头大如斗,哪里敢再节外生枝。

袁世凯估计柴东亮也是看透了这一点,知道自己不敢让他出塞,才索姓天天在报纸上唱高调???这家伙比苍蝇还烦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