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世纪帝国 > 第一百五十九章 西伯利亚寒流(一)

第一百五十九章 西伯利亚寒流(一)(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脚上的翻毛长筒毡靴一直覆盖了整个小腿,底子是硫化橡胶加乌拉草人造棉内衬,里边的脚和小腿用棉布绑腿牢牢捆起来,然后还套了厚毡靴套,以保障零下下三四十度的低温之下仍然可以不被冻伤。膝盖上套着美国批量订购的牛皮护膝,柔软耐风寒。

手套也是混纺内衬,外面是羊皮,柔软灵活。

从此开始,华军的钢铁武力川流不息,快速聚拢到恰克图一线,并随即向北展开搜索前进。

这个时候,蒙古方面军已经正式变更番号为中鲜卑利亚方面军,踌躇满志的陆振明抵达恰克图。华军北上部队开始陆续与俄军接触。

截至十一月十日,华军在恰克图及以北的伯利亚地区已经集中了十二个步兵师,六个骑兵师,四个摩托化快速步兵旅,并以镇边军部队防御交通线,以铁路线为中轴,横贯两百公里,开始向北滚滚而进。

很快,华军就感受到了西伯利亚严寒的巨大威力。

西伯利亚的冬天,堪称人类世界中最为残酷的气象地理环境之一。与同样高纬度的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和摩尔曼斯克地区不同,西伯利亚内陆没有大西洋暖流的温养,而是彻头彻尾的暴风与严寒。每年从九月到第二年的四月,整整半年的冬季,气温在北部内陆地区达到零下30-50度,而暴风雪更有着无比恐怖的威力。

西伯利亚,乌兰乌德前线。

白皑皑的雪原之上,天空阴沉。冰寒彻骨的冷风穿过雪松林,寒鸦呱噪着从枝头飞起,寂静的冰雪荒原显得越发冷清。

寒风先是轻舞雪花,随后渐渐变得狂暴起来。零下二十多度的寒风怒吼着掠过雪原,又略过森林,使劲地晃动枯草,使他们无奈地弯下卑微的身体,在无情的寒风之下颤抖。冰雪在狂风中被裹挟着,翻滚着飞向不知名的地方,忽上忽下,时而癫狂,时而激越。突然之间,风停雪落,一切又重归寂静。

阴云散开,阳光洒满大地,雪白的冰原越发显得玲珑剔透。

远方的地平线上,白烟滚滚,钢铁的长龙呼啸而过。头戴狗皮军帽的中国哨兵坐在车顶的机枪胸垒之内,裹着厚厚的冬季军大衣,外面罩着雪地野战风衣,戴着精心硝制的鹿皮包棉手套,眯着眼睛,和身边的弹药手,观察手一起警惕着四下里的动静。

在西伯利亚的冬季,即使是最为粗豪的俄罗斯人,大部分也会整天呆在厚厚的房子里,烧着炉子,喝着伏特加,等待残酷冬季的。

以“信仰建军,科学强军”为指导的中华帝国军方,为了西伯利亚的战场,已经进行了十多年的调研与准备。利用深入西伯利亚的间谍网络,商队,乃至伪装成马贼的义勇军,中国方面全方位掌握了西伯利亚的地理水文和气象情报,也对如何防御西伯利亚的低温进行了周密准备。

一个华军普通士兵,全身上下都包裹在专门的防寒织物之中。

为了制作雪地鞋和防寒衣物,中华帝国军工系统对东北“三宝”的兀拉草打上了主意。后来经过多次试验,结合了1891年英国发明的粘胶纤维技术,居然摸索出了利用乌拉草纤维的人造棉纺织工艺,用兀拉草人造棉与天然棉混纺,制作出了成本低廉效果优良的冬季军装。

混纺棉军装外面套着羊皮翻领连帽军大衣,再外面裹着白色的棉质雪地伪装服。整个脸用厚棉布围巾裹起来,只露着眼睛,军士和军官配了简易雪镜,禁卫军则是人手一只。

从北京到库伦,再到中俄边境的恰克图,满载弹药粮秣药品被服和各类军用资财的军列川流不息,日夜不停,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向前运送军备物资。

二十多天以前,占领了库伦的华军青龙集群马不停蹄,与北面的镇边军游击队一起重创了恰克图南下的俄军,并随即一路攻取了防御空虚的恰克图,获取了这个物资转运站里来不及转移和销毁的大量俄军物资。

俄国为南下作战准备的大批弹药,粮秣,军装,帐篷,药品,马料,一股脑成了华军的补充。

派出少数部队北上侦察之后,姚武命令部队转入休整,歇息马力,并巩固恰克图防御,整备铁路系统,清洗国内的俄人间谍,各种可疑人物,把俄人一股脑集中看管起来。华军骑兵变成了最有组织性的工人,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十月二十日,华军白虎集群的先头部队乘军列抵达恰克图。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