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世纪帝国 > 第五十七章 激荡的世界(下)

第五十七章 激荡的世界(下)(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法国工程师受命与美国方面分享技术资料,美国的多家企业也在这样天文数字的订货面前接纳了法国投资…美-法军事工业协作体制的确立,逐渐对美国朝野的外交调门产生了越来越直接的影响。

面对越发严峻的国际局势,英国朝野也逐渐意识到,随着中国的崛起,俄国的瓦解,中德两国不但在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甚至在地域上也逐渐开始建立联系,正在使英国传统的以海军舰队,金钱和军事政治同盟为基础的世界秩序逐渐走向崩溃。

面对这一趋势,英国“要么被动接受,要么主动抗争”,而抗争的结果,“几乎肯定是一场决定性的战争”。

已经成为英国朝野瞩目之焦点的“莫尔斯=莫连”再度发表了一篇高论:《新世界与不列颠》。

“…………英格兰的绅士必须清楚,我们每天都可以悠闲地喝着下午茶等待殖民地财富源源流入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新世界,是一个钢铁和石油组成的世界,也是大陆国家发展起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建造起庞大舰队的世界。在这个新世界中,那些土地广袤人口众多的国家正在崛起,他们的商品随着他们的军靴,马队和商船涌向世界的各个角落……”

首先,克列孟梭提拔以镇压马提尼克起义,并曾历任法属苏丹和马达加斯加总督,并且因素有远见而得到法国民意一致拥护的约瑟夫=加利埃尼将军出任陆军部长。

这位五十六岁却依然精力充沛的资深悍将一上任就挥动大刀,把法国总参谋部的一批“军事神秘主义派”军官“砍杀得七零八落”。一直与其不睦的霞飞被调离总参谋部就任第十二军军长,波那尔被打发到俄国“考察军事”,杜贝尔,杜兰德等人逐渐失去权力。

随即,加利埃尼和米歇尔等人合作,提出了法国军事改革的初步计划,即所谓“加利埃尼革命”,其原则就是“德国人有的我们都要有,而且要有更多”。这个简单化的原则最大限度上激发了法国人的民族自尊心。

加利埃尼认为,为了应对“德国为首的军事集团的压迫”,法国至少要拥有一百二十万人的常备陆军,四百万人的预备役人员,以及不低于九十万吨的舰队,还需要大力加强空中战力,以“吓阻敌意邻国的一切军事冒险”。

加利埃尼的扩军计划震动了整个法国政坛,也让法国军界欢欣鼓舞。这位新任陆军部长在军内的威望顿时攀升到了极点,连带着克列孟梭也成了法国民族主义者眼中的新偶像。

“…………情况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国家每进一步,不列颠就不得不后退一步,而不后退,就要面临战争。可不列颠是否已经为捍卫圣乔治的荣耀做好战争的准备?绅士们,你们是否已经准备好骑上骏马,登上战舰,为了国王和不列颠与那些军事强国久经沙场的勇士们战斗到底?”

“…………不列颠还没有为这个新世界做好准备,他依然在沉睡,在滚滚流入的财富洪流中陶醉。他意识到自己必须做些什么,却不知道到底该怎样去做。他的光荣属于旧世界,而新世界却早已粉墨登场,以巨大无比的身躯把旧世界彻底淹没在历史的暗影之中…………”

不过,法国议会不愧为“自由市场式国会”,参众两院各党团的议员们使尽了浑身解数,抓住这个机会表现自己,却让整个扩军计划遇到了重重阻碍。

有人认为“远远不够”,有人则认为“负担过重”,还有人提出“摩托化纯属天方夜谭”,有的则干脆提出“取消常备军,全部采取民兵体制”。预备役的方案更是遭到众多非议,种族主义分子反对非洲裔和犹太人服役,却要求他们出“免役税”…一些激进左翼则反对兵役,认为“无产阶级没有义务保卫资产阶级的祖国”,法国式的夸夸其谈让加利埃尼和克列孟梭举步维艰。

经过长达一个多月的争吵,修订…利益交换,暗中的无数勾心斗角,甚至连总统法利埃也不得不站出来呼吁“为了法兰西”,力挺内阁,法国参众两院最终总算通过了军事改革计划,并开始着手税制改革以增加收入,尤其是扩大中央政府的收入(法国地方政府收入超过中央政府)…配合扩军。

为了加快扩军,也是为了加强与美国的合作,避免出现“中德美三国轴心”,法国陆军部在总统和总理的支持下,决定启动“对美大采购”,派遣了庞大的军事采购代表团前往美国匹兹堡和底特律等地“考察商务”。

考察的结果让法国军方“非常满意”,但也对美国方面提出,法国的军事订货“规模庞大”…希望美国方面尽快调整生产能力。面对这样巨大的馅饼,美国各行业的公司纷纷组成“联合体”,以优惠价格竞标法国的军事装备采购。从各项军需耗材…一直到卡车,装甲汽车,摩托车,甚至利用美国履带式拖拉机底盘开发仿中国式战车,火炮牵引车,重炮,飞艇,飞机,法国人庞大的采购清单让整个美国工商界集体亢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