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范进的平凡生活 > 第四百二十三章 将计就计

第四百二十三章 将计就计(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是以在找指使者之前,最重要的是先安抚范进的情绪。各位有功名或是从官身致仕的绅士轮番登门游说,既是自辨,也是请范进息怒。都表示那刺客跟自己无关,自己都是体面缙绅,哪能干那种下作之事。可具体是谁做的,又说不出个所以然。

从行刺到结束,大家都是听到谣言,没人见过真相。至于范进伤的怎么样,刺客又如何,也没人知道。想见范进的,全都被挡了驾,连人都见不到。虽然江宁这地方致仕的大佬多,可是这事明显是范进占理,别人又怎么说话?何况魏国公家六小姐给范进站台,致仕官员也好,文坛名宿也罢,能惹得起这混蛋国公的实在太少。

这事里最有嫌疑的就是顾寿山。首先他是总粮长,贿赂管粮官克扣夏粮的事,他是第一责任人。其次就是他是顾家的人,就是顾实顾守拙那个顾家,顾实差点成了宰相女婿,但是被范进截胡,其家族怀恨在心,买凶行刺范进……看上去能够自圆其说,从做案动机上完全解释的通。

乡绅们嘴上不说什么,但心里大概都有默契,准备让顾寿山当一回背锅侠。可是这事总得见到范进,才能继续谈,现在连人都见不到还谈个鬼。

徐乃应是道德乡活人里面,官职最高的一个,连他都被挡了驾,其他人只怕更没办法。几人长吁短叹,抱怨着不知哪个冒失鬼行此下策,连买凶杀官的事都敢做,要是被查出来,非剥了他的皮不可。另一方面,就得考虑眼下这关怎么过。

范进下乡的招牌是视察各乡社学,尤其张居正罢免讲学后,大的书院全都被关闭,乡下小地方的私人书院,往往还开着。尤其东南地区文风兴盛社学蜂起,乡下地方谁管你张居正说过什么。知县的工作里本就包含文教,视察学校顺带检查关停民间讲学场所的借口无可厚非。但大家没人是傻子,谁都猜的出,范进视察学校是假,借机纳凉消暑是真。

乡下有山有水总归比城里凉快,到这里纳凉是个不错选择。大明的官员夏天没有休息日,可是做官的自身就是绳墨执行人,自然知道该如何从规章制度里找到漏洞。打着视察学校名目,到乡下各村庄大吃特吃一顿,再胡乱找两倒霉学校处理一下,就足以完成任务。这样的手段之前也有人用过,倒是不算新鲜。何况与范进同行的还是魏国公府小姐,两人先去的地方又是钟山徐家的祖坟,就更像是陪女孩子出来约会,没人当一回事。

直到道德乡的粮长也是上元七区乙字区的总粮长顾寿山火烧火燎地找到各位乡绅头上问计,大家才知道范进这次出来,并不只是游玩纳凉那么简单。夏粮刚刚征收完毕,他就是要趁着这个时候,彻底重查夏粮征收中的私弊。为防万一,甚至没有动用公人,而是由徐家找了锦衣卫。

好在顾寿山是息园顾家的人,在锦衣卫里也有关系。这边刚一查他,那边就送来了消息,让他多加谨慎。

夏粮里的私弊,大家心里都有数,尤其一条鞭法在江宁实行的早,乡绅们对里面的私弊掌握的多,都知道怎么钻空子。今年夏粮里的窟窿,各家都有份参与,如果被查出来,多少都会有些麻烦。再说那位平素交情莫逆的管粮食官要因为这种事翻船,以后谁还跟自己合作?是以不管怎样,这事必须压下去。

徐乃应忽然眼前一亮,“各位兄台,据我所知守拙似乎从京城已经回乡,好象还没什么事做。不如大家请他出面与范进谈一谈,不管怎么说,两人在京里总有一面之交,或许他出面最合适……”

收钱的时候人人有份,现在出了事,大家谁也别想跑,都得跟着想办法解决。按徐乃应的想法,各家凑出一笔钱贿赂范进,再按着规矩,每年拨出一笔常例来给他。除此以外,再找个漂亮的女人陪他几个晚上,就什么都能解决。自己在知府任上时,这样的事做得多了,保证不会出问题。

可是顾寿山却有些担心范进狮子大张口,这种出身寒门,又得宰相青睐的小子,最容易不知天高地厚,搞不好要一个大数目,怕是给不起。与其软做不如硬做,从乡下买出几个死命之人,拿把刀吓唬他一下。让县官知道乡下不比城里,自己逃回城就是。

就在两方商议着到底是该软做还是该硬做的时候,范进遇刺受伤的消息就传开来,随后整个事就失控了。

即便是最为激进的顾寿山,都没想过要买杀手行刺。杀官形同造反,何况是张居正的准女婿,杀了他不是自己嫌命长。众人试图找出是谁这么白痴,居然闹到请杀手的地步。大家互相指责了半天,刺客没找到,自己内部倒发生了积累分歧。现在道德乡的乡绅们貌合神离,不少人心里,都有着自己的算盘。

内部的事是一回事,外部的事怎么解决,就是另外一回事。范进身份不是普通县令可比,何况还有六小姐随行。派几个人吓唬他,还能说是他犯了众怒,派杀手这事那可是官场忌讳,张居正知道,绝对不会轻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