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九十四章 经济对策(1)

第九十四章 经济对策(1)(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宜中,你这话说得好,我就爱听你这话。”李隽有点开玩笑地道:“这事,我想了好长时间,也就是如何处理大宋朝的经济问题。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对现有的经济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要是不改革的话,以现有的经济体系是不可能支撑我们即将进行的大战。战争是流血的伤口,要是没有一个完善的经济体系来支撑的话,不说别的,光是这军费就会把朝庭拖垮。只有进行改革,把我们的经济实力提升上去,这场战争我们才能进行下去,才能达成我们所要达成的目标。”

李隽虽然没有明说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李庭芝他们不会不知道那必然是北伐中原,光复燕云之地,更有可能还要进军东北、西北、西域和西藏这些原本就属于中国的领土。

要真是这样的话,这场战争打下去,要花的军费着实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目,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大到让人难以想象的地步。正如李隽所言,以南宋现在的经济体系根本就不可能支撑即将到来的大战,对现有的经济体系进行改革那是必然的趋势。

“改革最好了,改革好了,有了银子,我也不用每天为银子发愁。我想银子都想疯了,都快成财迷了。”李庭芝这个务实的政治家自然是举双手赞成,在心里如是想,道:“皇上所言是深谋远虑之举措,臣也认为我朝现有的经济无法支撑战争,朝庭一定要找到生生不息的财源,要有大量的银子才行。”

文天祥深表赞同,道:“皇上所言臣也是赞成。臣这些日子负责督察百官,肃正纲纪,虽然查处了不少贪官,为朝庭追回了不少银子,可也不是长久之策,根本的办法还是要让朝庭有稳定的财税收入。臣以为可以把土地分给老百姓,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次土地丈量,让耕者有其田,这样一来就可以防止地主转嫁负担。”

第九十四章 经济对策(1)

“这是什么事啊,真让人头疼。”李隽拍拍脑门,自嘲地说:“先前,蒙古大军兵临城下,朝庭危在旦夕,也没有让人这么头疼过。那时节,我只想着打,一定要打赢,现在倒好了,打赢了,局势好转了,可是这经济问题又来了。真是的,这是什么王朝?要军队的时候没军队,有了军队却没有钱,有了钱却没有好的经济体系来支撑。”顿了顿,叹道:“我真想不明白了,宋朝的皇帝是怎么挺过来的?”

这也难怪,谁叫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积弱的一个朝代呢?而且李隽还是来到这个最为积弱王朝的最后时期,两百多年积累的问题就重得不得了,真要说个明白的话,可能三天三夜也未必够。

不能怪李隽发牢骚,着实是他又遇到棘手的问题了,因为国库现在缺的就是银子,大笔大笔的军费开支本来就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再加上重建计划,七七八八的开支一算下来,收入还可以挺一段时间,可是这一段时间过了又怎么办呢?李隽是个深谋远虑之人,不得不预为策划。

立竿见影的好办法就是加税,只要李隽愿意,一道旨意下去,税率一调整马上就有现银入库,可是李隽也知道以目前南宋的经济体系根本就不可能支撑长期的战争,加税无异于竭泽而渔,杀鸡取卵,这样的事情李隽是断不会去做。

自从督办百官以来,文天祥的班子努力工作,着实查办了不少大贪官,为朝庭追回了不少银子。李隽曾笑言他的工作成果说“履善这是在挖金矿”。李隽虽是笑言,也说明了文天祥这段时间的工作成就,同时也说明了南宋政府腐败是多么的严重。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行政效率最为低下的王朝,冗官冗员多不胜数,人浮于事,往往出现官员多得要命,却没有人来管事的现象,老百姓有事也不知道找谁去解决。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上班,拿钱,不办事。

可以想象得到,在这样的政府中会有多少贪官,会有多少蛀虫,真的是多到让人难以想象的地步。要不是李隽采取的是“抓大鱼,放小虾”的策略,文天祥这一查不是所有的地方,也有不少地方政府陷于停顿状态。

就在李隽感大叫头疼的时候,文天祥,李庭芝,陈宜中和廖胜功四人走了进来,向李隽行礼道:“参见皇上。”

对于这四人李隽历来是待之有礼,热情地道:“免了,免了,这些俗礼不要拘了。你们都坐下吧。”

李庭芝他们也不客气,围着桌子坐了下来。李庭芝代表四人问道:“皇上召见臣等,不知有何要事?”

“要事没有,就是有一件让人头疼的事,要和你们商量一下。”李隽笑言,道:“这件事真是让人头疼得很。你们没来之前,我还一个劲地叫头疼呢。”

陈宜中道:“为朝庭出力,为皇上分忧,是臣等本份,还请皇上示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