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九十四章 经济对策(1)

第九十四章 经济对策(1)(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对于这个问题,确如李隽所言,耕者有其田的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就是小农经济,不利于农业的发展,还不如促进土地的兼并,催生一批大农场、大农庄,更能促进农业的发展。

众所周知,现在中国的农业问题非常严重,由于我们的基础薄弱,成本高,产量低,远远不能和国外先进的农业竞争,这是中国这几年在农业问题上一直不向外国让步的原因。要是在现阶段,我们就向外国做出让步,对于我们的农业来说,打击相当沉重。

美国的大农场,科技含量高,成本低,粮食很有竞争力,我们哪里竞争得过,在现阶段,中国的农业不仅不能向国外让步,还要继续坚守阵地,直到竞争力提高了去了。

说起土地问题,话就长了去了,历朝历代都曾努力防止土地兼并,其结果却是大量兼并。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防止兼并,分些土地给老百姓,不用多久,老百姓又没有土地了,又回到大财主手里去了。

这就引发了新的问题,没有土地的老百姓只好向地主去租,地主租不租给你,就要看你交的租能不能让他满意了。在没什么科技含量的古代,农业是出了名的“靠天吃饭”,能不能有好的收成就要看老天是不是喜欢帮忙,给你来个风调雨顺。

贪污程度触目惊心,追回来的不仅仅是这几年贪污的银子,还有陈年老帐,最多的一个地方居然追查到二十年前去了。有了这些银子给急需银子的李隽解了燃眉之急,要不然的话就算他把十船钻石全部出售,把所有的科技全部出卖,也不可能筹措到现在需要的银子。

陈宜中想了一下,发表看法道:“皇上,履善所言,极是有理。臣在广州安置难民时,就曾采取过类似的办法,把土地分给老百姓,朝庭直接向老百姓征税,不用向那些地主老财收银子,他们就没法转嫁负担了。”

在古代,历朝历代曾经采取过措施防止土地的兼并,防止负担的转嫁,其结果是没有什么作用。地主老财因掌握着土地,可以任意转嫁负担给佃农,使得种田的没有饭吃,有饭吃的却是不种田的。

老百姓多么渴望拥有一份土地,要是李隽采取这一措施的话,可以想象得到,肯定是很得民心的大好事。

“履善所言也有道理,不过,我认为我们目前还是不要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好。”李隽笑着否决了文天祥的建议,接着阐释原因道:“耕者有其田固然是好事,但也有不利的地方。在某种情况下是对的,在某种情况下是不好的事情,反而会制约我们的农业发展。”

遇到好年成,地主有可能加租,弄得老百姓又没有好处。遇到不好的年成,那就别提了,要是颗粒无收的话,地主也不会少收一粒粮食,老百姓一年忙到头不仅没有收成,还要欠一屁股的债。

这冤枉债是欠不得的,一欠下来就倒霉了,就会演出无数的悲剧,可能卖儿卖女卖老婆,卖亲爹卖老娘都有可能,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还债。

实行耕者有其田,让老百姓拥有自己的一份田地可以耕种,要不了多少时间,南宋就可以富足起来,这是文天祥他们的共识,没想到明智的李隽居然否决了,很是奇怪,文天祥脱口问道:“皇上,这是为什么?”

李隽解释道:“我理解你们的心情,也理解老百姓的心情。但是,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不是一年两年,也不是三年就能完成的,而是要花好长时间才能完成。这且不说,再说,土地兼并也未必就是坏事,就看要如何去处理和利用了。现在,我们要是真的实行了耕者有其田的话,将来有一天,我们又会亲手推翻现在的措施,准许至少也是默许土地的兼并。”

李隽的话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李庭芝迟疑着问道:“皇上,在哪种情况有利,在哪种情况下不利?”

李庭芝他们有这种反应,也在意料之中,李隽很是理解,接着解释道:“祥甫问得好。在纯粹的农业社会,耕者有其田是对的,不仅要实行耕者有其田,还要对老百姓的土地进行保护,明令禁止兼并。

“要是不处在单纯的农业社会,那么不仅不用实行耕者有其田,还要采取措施促进土地的兼并。因为耕者有其田会陷入小农经济的怪圈,会限制农业的生产。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比如要兴修一条水渠,要是没有朝庭的投入,要靠老百姓自己筹措资金去修,肯定是修不好的。要是一大片土地掌握在一个人手里,他就有银子去修水渠,农田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灌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